2015香港區議會選舉
-
數據看區選
魏子林:香港區議會選舉的性別政治
驟眼看,在仍然傳統理解為「男性天下」的政治領域,香港女性似乎巾幗不讓鬚眉,事實真的如此?
-
退休業主和平凡師奶:社區民主如何「維權」?
一個是60歲居屋業主,一個是平凡師奶,兩個區選候選人在社區跟街街一起苦苦「維權」。面對不公義,他們能否號召街坊一起支持民主?
-
黃英琦:以撐港隊的在地情懷投票
不如以撐香港隊、撐香港那份在地情懷,走出來,周日都去投票?
-
格物致知
劉紹麟:「先覺知識分子」與「屋邨師奶」的對立
讀書多一點的老在孤芳自賞,並哀嘆其他人仍不覺悟只愛CCTVB和蛇齋餅糉,廣大的傳統部分便一步一步的被建制派吃掉了。
-
今評
劉細良:素人之亂 山雨欲來
今屆區議會在破紀錄投票下,爆發了一場有前瞻性的「素人之亂」。民眾普遍對黨派不滿,預計本土力量會進一步壯大,建制派下屆立法會選情敲起了警鐘。
-
2015香港區選:民主派的保衛戰
泛民在上一屆區議會選舉中大敗,在即將到來的新一屆選舉中表現又會如何?是東山再起,還是進一步萎縮?
-
現場直播:2015香港區議會決選日(07:30)
佔中後首次香港區選,47名「傘兵」落區參選,傳統的泛民、建制格局會被打破嗎?
-
另類選戰:商討民主和環保橫額打得入區議會嗎?
朱凱迪和姚松炎,都不甘做代議士,他們倡導環保,自下而上組織居民,新思維能打破傳統,走進區議會嗎?
-
不論勝敗,區議會新人新思維衝擊舊格局
2015區選,全新候選人帶著新思維進軍,有的成功擊敗資深議員,有的落敗但高票,寄望逐漸改變選民思維。
-
論壇精華
馬嶽、朱凱迪等談區選之後:社區民主何處去?
香港區選會選舉「傘兵」告捷,是否意味着社區民主的路變得平坦?「區選之後,社區民主何處去?」論壇的五位講者,為你條分縷析。
-
港台互文
何明修:區議會選舉的台灣觀察(上)
香港的區議員選舉相當於台灣村里長選舉,只要一兩千票就可以當選。理所當然,越是貼近基層社區的選舉,其關切的事項越是「去政治化」。
-
數據看區選
蔡子強:殘酷的區選政治生態──當年華老去
今天當看到一個年輕新人當選區議員,固然會為他開心,但卻同時會私下感慨,那麼,十多二十年後他的命運又會如何呢?
-
數據看區選
傘兵應揮軍立法會選舉
下年立法會選舉,傘兵不但在港島有機會佔一席外,於其餘四區亦有機會標尾入局?
-
港台互文
何明修:區議會選舉的台灣觀察(下)
香港這次區議會選舉算是雨傘運動的政治成果之初步盤點,儘管有層層不利因素,選舉結果仍擴大了民主陣營的基盤,粉碎了建制派進一步掌控基層社區的企圖。
-
蛇齋餅糉之外
黃英琦:讓今次選舉推動區議會創新與年輕化
在英國,有白天不開店的酒吧願意騰出午市和下午茶時段,讓酒吧空間成為退休老人的「俱樂部」和他們的社企餅店,在黃昏happy hour時才「打回原形」。
-
今評
鍾劍華:區選結果有啟示性嗎?
今屆區議會選舉無法改變既有格局,但市民求變之傾向卻也甚為明顯,應該可以讓堅持不懈爭取民主的香港市民看到一絲希望。
-
傘兵與教授:如何打一場「離地」的選戰?
一個是29歲的金鐘佔領者,一個是大學地理教授,投身2015香港區議會選舉做政治新人,希望再造社區民主。
-
蛇齋餅糉之外
許寶強:蛇齋餅糉以外的想像
願意參與區選或希望重建社區的後雨傘一代,面對「蛇齋餅糉」的兩難處境,如何才能夠走出困局,開創重建社區和本土政治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