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瓜-教育
-
台灣網絡聯署通過國高中推遲至9點半上課,這樣有助於學生發展嗎?你怎麼看?
老師在黑板前講課,學生在座位上睡意漸濃,如果能晚點上學,這樣的情況會改善嗎?
-
學生發起「反修例」罷課行動,你如何看待政治運動中的學生參與?
你如何評價「罷課不罷學」的可行性?怎麼樣的學習的形式和引導對學生成長來說更好?
-
台灣兒童公益劇團紙風車劇團取消在台中的演出,是誤會一場還是政治綁架?
「政治不是就是在為這群沒有票的拼未來嗎?」如果選舉造勢會變為給孩子的演出,將會變成什麼樣?
-
當學生走在反修例運動抗爭前線,大專院校校長在風波中該扮演什麼角色?
校長公開信及會晤引發爭議,不少學生及校友認為歷史上不少社會運動中校長都會站出來保護學生,你怎麼看學生們這樣的訴求?
-
小學語文教科書被刪改「上帝」、「聖經」等宗教用詞,你怎麼看?
「好教材」的標準是什麼?宗教故事、神話傳說等內容,會對學生的心智造成哪些影響?
-
中國新教育改革意提及禁止引進境外課程及教材,並懲治「校鬧」,你怎麼看?
義務教育國字頭文件中首提「政治啟蒙」,你怎麼看?
-
中國學區房新政不斷,學位和積分限制、增加學位......樓市降溫的解藥在哪裏?
全民教育焦慮在蔓延,學區房價格不斷攀升。通過限制學位能有效抑制學區房價嗎?學區房溢價背後是什麼社會問題?
-
樂高葬禮主題積木掀爭議,玩具適合作為兒童「死亡教育」的一環嗎?
有人覺得葬禮積木太「病態」而難以接受,有家長也擔心會給心智不夠成熟的孩子留下陰影,你如何看?
-
台灣虐童處刑爭議:提高判罰標準能遏止虐童事件嗎?
有人憤怒虐童頻發,有人表示重型並不解決根本,加重刑期能否減少虐童事件的出現?虐童現象要如何減少?
-
中國於國際奧數賽事失利掀熱議,你如何看「奧數」的價值所在?
無獨有偶,香港教局斥坊間「奧數班」揠苗助長,你怎麼看「奧數班」的存在?
-
多音字或將被改音統讀,多音字在現代漢語已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嗎?
從眾從俗,還是保留傳統,若要統讀多音字,標準該為何?
-
北京小學發生傷人案,成人該告知其他孩子事件的來龍去脈嗎?
我們是否該對孩子談論這些事件?又該如何談論?
-
格鬥俱樂部收養孤兒,給他們衣食,送他們上擂台,有錯嗎?
涼山的「格鬥孤兒」面前只有「格鬥」或「回家吃洋芋」兩條路嗎?
-
「台灣丟,大陸撿。」古文教育,究竟重要不重要?
中國大陸及台灣教育當局,對古文教育有截然不同的舉措,你覺得呢?
-
面對學生自殺問題,為什麼大人們都無能為力?
我們該怎樣走進這些封閉起來的年輕靈魂?
-
我寫了一篇瘋傳網絡的文章,可以被視為我的學術成就嗎?
這是對學術水平和嚴謹的打擊,還是針對學術評定弊端的創新?
-
香港中史獨立成科後,勢必成為政治角力場?
單純不涉政治的歷史課,存在嗎?你心目中理想的歷史教育是怎樣的?
-
紅黃藍幼兒園再現虐童案,保護孩子就這麼困難嗎?
幼稚園虐童案頻發,幼師資質、班級人數、教育觀念......幼兒園為何從小朋友的「天堂」變成了被虐待的「地獄」?
-
文化大革命在大陸歷史書中「被降級」,你所學的教科書又如何描述文革?
有香港的歷史教師會在課上給學生傳閱在摩羅街買的《毛語錄》珍本、播放歷史片段與紅歌以感受當時氣氛,你的歷史老師曾如何講授「文化大革命」?
-
人大代表提議訂立家庭教育法,家庭教育的缺失可以用立法規制嗎?
留守兒童無人看管的問題,可以用立法規定家長必須進行家庭教育來規管嗎?
-
粵語非香港人母語?教育局態度曖昧掀爭議——究竟什麼是母語?
什麼是「母語」?粵語究竟符不符合「母語」的含義?爭論是否為「母語」的意義在於什麼?
-
中國高考作文題被指政治化:「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你會怎麼寫?
如果你今年參加高考,8道試題中你更喜歡哪一個?如果遇到政治化試題,你會如何作答?
-
性小眾兒童書遭投訴被閉架,香港公共圖書館此舉有否涉及歧視?
閉架、設立專區、如常展示,涉LGBT的兒童書在公共圖書館中應如何被陳列?
-
上海小學門前砍人事件,是偶發的暴力案件,還是積壓問題的爆發?
一位家長拋出疑問,「當慘案發生的時候,學校是否應當如實告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