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評論| 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巴里諾頓:關稅上調對華衝擊更大,美國或是中國改革的唯一指望
對他來說,十年前最重要的問題是,一個威權型政府如何學會因勢利導,保持了政策的成功,人們想要解釋「成功」。而到了現在,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在驅動中國?中國將如何做出選擇?
評論| 谷歌工程師自述:為什麼谷歌不實行「996」工作制?
谷歌相信每個員工都是創造者,公司的活力來自每個員工的自我激勵、靈光閃現、自我管理,而不是流水線上準確無誤的機器。對員工來說,喪失動力、迷失在日常工作的瑣碎、失去對工作的熱愛,是最危險的徵兆。
她用12年尋訪逃離者,記錄1949年「離開上海的最後一艘船」
「我想我們沒法說,哪一艘船是真正的『最後一艘』。這其實是一個關於人們感受的比喻:巨大的恐慌和瘋狂,以及逃離未知、動盪甚至是災難的迫切感。」
評論| 「自由紅利」、創業菁英與福克斯之友:美國華裔總統參選人楊安澤競選側記
在現今身份政治無處不見的美國,楊安澤把目光投向經濟轉型對於全社會的影響,而不是着力強調特定社會群體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所以很多網民都稱他為美國政治混沌中的「一股清新空氣」。
評論| 黎蝸藤:對歐洲軟硬兼施,美國爲何仍在輸掉針對華為的戰爭?
德國和歐盟的表態,已基本宣佈美國在歐洲戰場上的失利。無疑,德國和歐盟還可能「變相」地部分滿足美國的要求,但基本已經不可能完全把華為排除出歐洲5G市場。
評論| 王浩嵐:推翻特朗普「緊急狀態」,為何12名共和黨參議員選擇倒戈?
雖然出現罕見的共和黨參議員大規模反戈,但在現時政治生態下,對與大多數共和黨人來說,忤逆特朗普還是一件十分有風險的事情。
評論| 華建平:2020美國大選,民主黨需要一位「白人奧巴馬」嗎?
他看上去就像一個標準的白人富家子弟、文藝青年,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政商成就,但是競選博彩市場卻相當看好他,把他放在了民主黨初選出線第三位。
再訪 Ian Johnson:宗教復興遭遇收緊治理,中國要打一場「靈魂之戰」嗎?
再訪張彥,我們想要了解,這兩年中國收緊宗教政策,有沒有改變他對中國的宗教復興及宗教治理的看法?跳出他的作品,他對中國社會發展有哪些期待?
丟棄「政治大佬」、扭轉「政治機器」?芝加哥兩位黑人女性的市長選戰
剛剛過去的第一輪芝加哥市長選舉,決定了這個受老牌利益集團控制已久的美國大都市將會迎來第一個黑人女性市長,而最終上場的將會是代表低收入南部居民的她,還是代表城北中高產社群的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