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蔣萬安爭議」回歸勞基法爭議:行動者還能做什麼?
台灣經濟發展走到十字路口,今日的改革方向,將影響數百萬庶民家庭的命運。在此關頭,如何讓問題得到實質辯論,而非重陷「統獨左右」的象限死角?
台灣經濟發展走到十字路口,今日的改革方向,將影響數百萬庶民家庭的命運。在此關頭,如何讓問題得到實質辯論,而非重陷「統獨左右」的象限死角?
中國單方面逐步將台灣人,等同於本國公民對待,趨勢是明顯的;但同時,這正是因為原本的狀態,較接近於等同外國人的對待,即使名義上不方便講明。
北京排除「低端人口」引發爭議,90年代的台北,也曾因市府強力清拆「最貧窮聚落」康樂里,而引發激烈抗爭。二十年前的老課題,有一部分竟輾轉遺留至今,再度考驗市府與市民對城市未來的抉擇...
在引進鞭笞刑後,想要看政府高官、民意代表、富少爺、有錢人被鞭的部分群眾會非常失望,因為所見到被鞭笞者很有可能大部分是中低階層的人民……
社頂,一座被遺忘30年、失意的「酗酒之村」,花了12年,找到了新的舞步。他們在荒蕪中長出新芽、與陸客誘惑共處,在觀光與在地不失衡的前提之下,一題題進行修煉。
地域性、家族性、集團式等三大特色,讓台灣墾丁的觀光困在「人情」模式。30年來依靠「天掉下來的人潮」可以生存,如今陸客不來,墾丁能轉生嗎?
當前台灣的轉型正義,面臨了若干實踐上的困境。而這些困境的存在,則正凸顯出轉型正義與憲法改革的緊密關聯,以及台灣將轉型正義的價值納入憲法當中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