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曾經被稱為「奇蹟」的台灣經濟,出了什麼問題?
產業升級艱難,多數人選擇容易的方案。台灣製造業從90年代吹起西進風,將工廠、設施、技術人員搬到中國。如今,林宗弘以「葉克膜經濟」形容這現象:「自己心肺功能不好,趕快去吸一個氧氣罩。」台商付出的代價是「自己的心肺功能不再復甦」,意即不尋求生產鏈技術的升級。而這,還只是問題之一......。
評論| 單信瑜:釜石奇蹟,讓我們看到日本與台灣的防災教育差距
在東日本大震災時,日本岩手縣釜石市內14所國中小共2926人,只有5人因為當天請假沒有到學校而沒有生還,其他2921人全部安全避難,生存率達到99.8%,因此被稱為「釜石的奇蹟」。
六問「菜價之亂」:獨家專訪北農總經理吳音寧與各方專家
「北農」究竟是一間怎樣的公司,為何休市可以驚動全台菜價、引發柯文哲、民進黨與國民黨各方互槓?我們替你跟總經理吳音寧、各方專家聊了聊。
「阿才的店」最後一夜:喜劇、鬧劇、在此安放的感性與任性
20多年,生活圍繞著這家店打轉的人們與精神病患者,誰有資格笑誰太瘋癲?誰又該笑誰看不穿?最後一夜,記者問阿華,跟阿扁合照的那一刻,心裏在想什麼?「我那時候在想,怎麼這麼好,有這麼厲害的人幫我倒酒?」阿華答,「後來我才發現,我比他厲害。因為他會下台,我不會下台。」
王丹憶「阿才的店」:聯絡站、自家廚房、光顧最多次的館子
一杯杯的啤酒,夜深正濃的談興,微醺甚至帶有醉意之後的淺吟低唱,狂放的大笑和悄悄濕潤的眼眶,太多的東西曾經凝結在阿才的店的空氣中,不管走到哪裏,都會時時想起。這不僅僅是一家台灣料理的飯館,這,就是台灣的一部分。
「你買到衛生紙了嗎」——台灣到底為什麼哄搶衛生紙?
中國政府提高環保標準、拒收世界廢紙,為何間接引爆台灣衛生紙搶購熱潮?台灣物價已經因為衛生紙而應聲飆高嗎?為什麼央行給的「物價」答案總跟你感覺不一致?
評論| 王价巨:巨災常態化的未來,我們準備好了嗎?
花蓮地震後,在認同有效救援的同時,政府及民眾亦應反思,如果災害規模一次比一次大,災情一次比一次嚴重,我們是否還只能寄望救援,見招拆招?
從「台灣吧」與「包福」的崛起,看新媒體如何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在網路萬象發跡的年代,消費者看的是內容,如何在龐大的資訊網絡中,創業脫穎而出?抓住自己的同溫層,如何讓小力量擴大為具有影響力的散播平台?
今年媳婦不回「家」,行嗎?
又是一年春節時,嫁做人妻的女人們,回娘家還是婆家?台灣的媳婦們搶著除夕加班,想要躲開到婆家上「媳婦班」的疲勞。同時,舊習俗隨著平權法律、經濟規則、城鄉文化的變化,慢慢鬆動。
斷層帶上這所百年小學,如何在地震中虎口求生?
花蓮明禮國小安然挺過206大地震,專家學者判定建物主結構安全無虞。其實,18年前的921大地震後,明禮國小一度被認定耐震係數不合格,校內曾於2011年進行建築結構補強,且長年執行「全校讀秒」的防災演習,養成全校警戒的防震共識。
統帥飯店最後一夜:「最後一個客人安全,我才能離開」
2月6日晚間的花蓮大地震,讓知名的統帥飯店不幸倒塌。天旋地轉的災難中,飯店的「安全組」人員盡忠職守,堅持破門救出所有受困房客,一同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