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林鄭月娥成為香港電台新主持人,與政治人物應受媒體監督的角色是否構成衝突?

政治人物登上電視節目,是會讓民眾對政府機關的信任度下降,還是會更容易記住政治人物的觀點與政策?會否折損媒體的公信力?

2021年4月28日,由特首林鄭月娥主持的節目《選委界別分組面面觀》在港台三十一台首播。

2021年4月28日,由特首林鄭月娥主持的節目《選委界別分組面面觀》在港台三十一台首播。影片截圖

端小二2021-04-29 發起

目前台灣法律上也沒任何條例禁止政治人物主持節目,但有論者認為會衍生出政治道德瑕疵的問題,你如何看?

政治人物登上電視節目,是會讓民眾對政府機關的信任度下降,還是會更容易記住政治人物的觀點與政策?會否折損媒體的公信力?

港台角色上雖為政府部門,但亦因是傳媒機構有編輯自主,面對過去一系列內部變動,你如何看此次特首成為節目主持人的意義?

4月27日,香港電台公布,林鄭月娥將成為新節目《選委界別分組面面觀》的主持人。該節目共有40集,每天播放兩集,每集約30分鐘,每日下午6時30分在港台TV31首播,並分別重播三次。林鄭月娥在Facebook發文自己將「以『對談』形式,與來自不同界別的嘉賓探討經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新修訂的《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的內容」。

在首日播出的兩集內容中,林鄭月娥分別訪問了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黃玉山與九龍社團聯會會長陳振彬,並提到法律界的界別分組中,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將成為當然委員,而陳振彬則表示出對完善選舉制度的支持。

有論者認為,林鄭月娥成為新節目主持人,意味著她在為自己的連任造勢。另有評論猜測,林鄭月娥此舉是因民調支持率創新低,才選擇親自上火線成為主持人。

不過,時事評論員劉細良則認為,這是香港民主的倒退,林鄭月娥此舉會使公共廣播機構變為宣傳喉舌。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講師梁麗娟接受法國國際廣播電台訪問時表示,許多港人對新委員會界別分組確實不夠了解,甚至可能「聽都未聽過」,這個節目也可讓市民「開開眼界」。她又認為因港人對改革後的選舉漠不關心,林鄭節目中宣傳的實質效果也不會太大。

在林鄭月娥 Facebook 評論區中,不乏許多支持她的聲音。有評論表示,支持祖國完善香港選舉制度;也有網友批評林鄭月娥「不如到選區與市民對話才好」。而在連登討論區,網友們對林鄭月娥成為新節目主持人大多持負面態度,認為「節目收視率歸零」、「不會有人看」。

台灣曾有政治人物登節目的爭議

林鄭月娥此舉在香港頗為罕見,然而在台灣的政治節目裏,政治人物的出鏡已屢見不鮮。據媒體報導,台灣的政論節目是台灣社會的獨特景觀,各家新聞台都有自己的政論節目。比如《博恩夜夜秀》,總統候選人需付費方可在節目中露面,而蔡英文、韓國瑜等都曾在該節目中出鏡。在總統競選期間,候選人蔡英文、韓國瑜均有大量財政支出用於電視與網路節目。

至於政治人物擔任主持人一事,近來台灣也有類似事件。2019年,民進黨籍台北市議員高嘉瑜從政論節目來賓,轉到成為談話性新節目《我要當選》的固定主持人,引發社會討論。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管中祥直言,政治人物應受媒體監督,認為無論經營媒體或主持節目都跟擔任民意代表的本質有所衝突。

不過,目前台灣法律上並沒任何條例禁止政治人物主持節目。不過管中祥認為雖然不違法,但這是政治人物自己的道德、自律問題,會衍生出政治道德瑕疵的問題。

曾以「藥理專家」身分主持健康節目惹議的新黨台北市議員潘懷宗接受台灣媒體《新頭殼》時則表示,政治人物主持節目並沒有受到法律限制,但若要用高道德標準來談,反問很多綠營人士不也在綠色和平電台主持節目,是不是也應該全都拿出來談?

他直言,政治人物主持政論節目是可以被討論,但指出那些參加政論節目的政治人物花的時間或比主持節目的時間還多,稱自己就曾看過政治人物一個晚上參加2、3場政論節目。

政治人物主持節目是否合符規範?

2003年,台灣立法院曾就媒體改革問題展開討論(《廣電三法》修法:《廣播電視法》、《有線廣播電視法》、《衛星廣播電視法》)。當中包括要求黨政軍退出媒體,政治人物不能參與媒體經營或擔任媒體董監事,也不准民選的政治人物製作或者主持廣播電視節目;不過最後一項卻未得通過。

當時,時任台灣文化大學法學院長姚思遠認為,執政黨人士要求政治人物退出媒體經營和主持、製作的立法,其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姚思遠又表示,民進黨政府曾提出11億元新台幣的預算案,要在媒體節目內容中間播發所謂置入式的政策宣傳,認為可見影響媒體的方式並不一定要直接經營或者主持、製作廣播電視節目或者其他傳播方式。而與其用法律來約束媒體從業者在政壇上發揮影響,可能不如依靠職業道德規範和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有效。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政治系教授 Diana Mutz 曾做過研究,認為電視節目中對政治人物的特寫、突出政治人物的失態等行為可能會使選民更討厭對立陣營的候選人,導致民意愈發兩極化、甚至讓民眾對政府機關的信任度下降。但與此同時,也會讓民眾更容易記住政治人物的觀點、政策,並增強觀看政治節目的意願與事件。

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助理教授王宏恩同樣認為,政治人物上節目不利於嚴肅政治議題的討論,很難達到說服選民或為政策辯論的效果。不過,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以教授Street為首的研究團隊認為,政治人物透過名人聯繫民眾,可成為二者間接觸的橋樑,把失聯的管道重新聯繫起來。

香港電台年內變動與審查

在林鄭月娥成為香港電台新節目主持人前,香港電台節目就曾屢遭變動、審查。知名電視節目《鏗鏘集》曾因敏感問題多次被查,並被抽起節目內容。其中3月29日,節目中一集「青春的一場修煉」討論反修例運動後,七間資助大學學生會「斷莊」現象。

同日,港台電視部清談節目「五夜講場 2021」也接到通知將暫停製作,直到港台管理層審批通過。不過翌日(30日),港台回應沒有計劃停播《五夜講場》,該節目會如期播放。據報導,新任廣播處長李百全上任後,有至少9期港台節目被抽起。除《鏗鏘集》外,還有蔡玉玲編導的《卓越教室》、《環顧日常》、黃秋生參與的口述影像《聽出好戲勢》、討論香港選舉制度修改的《議事論事》、訪問民主派初選案被捕人李芝融、因蠔涌爆炸品案入獄彭艾烈的兩集《香港故事—幸福的繞道》,及訪問本地樂隊 LMF、作家蔣曉薇的兩集《香港故事—疫行者》。

先前,《鏗鏘集》節目製作人之一蔡玉玲曾因「查冊車牌被控虛假陳述」被捕,警方指控她涉嫌「為取得道路交通條例下的證明書而作出虛假陳述」。2020年7月,《鏗鏘集》製作並播出721元朗事件的跟進報導,提到一些721事件中出現的汽車、車主與事件的聯繫,節目組在節目中有對涉事車牌進行模糊處理。香港記者協會對蔡玉玲被捕事件發表聲明,批評是對言論自由與正常採訪行為的打壓。

今年2月,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出席港台節目時表示,香港電台的角色既是政府部門,亦是公共廣播機構,但指出港台同是傳媒機構,有編輯自主,認為節目批評時政是「天公地道」。但邱騰華又強調不表示有編輯自主出錯時就不受規章框架約束和批評。

當政治人物擔任節目主持人,會否影響媒體的公信力?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