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台灣零食「綠乖乖」能保機器「乖乖」運行?你相信這股神奇力量嗎?

有學者指出,擺放綠乖乖是一種「文化心理」,能撫平不可預知的部分,你同意嗎?

台灣職場流行的一種「乖乖文化」,在機械設備旁擺放零食「乖乖」,擺放後能「讓設備乖乖運作」。

台灣職場流行的一種「乖乖文化」,在機械設備旁擺放零食「乖乖」,擺放後能「讓設備乖乖運作」。網上圖片

端小二2021-04-16 發起

為世界提供半導體產品、科技先進的台灣,卻有一群大眾為綠乖乖「神奇力量」而著迷,你如何看?

有學者指出,擺放綠乖乖是一種「文化心理」,能撫平不可預知的部分,你同意嗎?

你有曾經擺放綠乖乖在機器上嗎?可以分享一下你的經驗嗎?

在台灣,綠色包裝的乖乖牌椰子口味玉米脆片零食(簡稱:綠乖乖),一直被視為是幸運物。曾經有個關於綠乖乖的故事:多年前有一位研究生,寫論文時電腦經常當機令他十分困擾,於是他在電腦上擺放一包綠乖乖,希望能讓電腦「乖乖」聽話,結果他真的及時交到論文。4月16日,英國廣播公司( BBC )注意到這特殊的文化並撰寫了報導。

台灣有許多科技公司、銀行或是醫院會將綠乖乖當作幸運物或符咒,不僅會把它放在自動提款機、影印機或伺服器上,甚至會在一些重要醫療機器上看到它,他們認為在儀器上擺放一包綠乖乖,便能確保機器保持最佳狀態。

民族所研究學者丁仁傑指出,儘管相信科技、科學的人會認為放綠乖乖似乎不合邏輯,但每個人都想試試看,看到大家都在「執行這個儀式」時,如果不擺一下,難免會心生憂慮,擔心機器可能會因此真的當掉,「像我們實驗室裡的電腦室裡面也放上一大箱」,似乎這些小東西真的能撫慰人心。

此外,丁仁傑又提到,這種「文化心理」其實在古老時期就已經有。以往祖先要出海捕魚,捕魚前也會做小小的儀式或是巫術,這些的行為雖然沒有科學根據指出一定有幫助,但對於不可預知的部分,就可以達到一些心理層面上的補足。「有些人可能相信,有些人不信。但我們都相信一件事,在事情可信和不可信之間有許多的含糊曖昧地帶,也就是為什麼一直有人相信擺乖乖,會讓機器乖乖。」

如何成立乖乖品牌?

1956年,廖金港創立進口藥品公司「南芳行」,代理日本藥品,後改名為「東大製藥有限公司」。到了1968年,東大製藥轉型,改名「東大聯合股份有限公司」,以生產零食及糖果為主,並以兒童為目標客群,在零食包裝內附卡通貼紙、塑膠製小玩具,並命名為「乖乖」,意思要小孩乖巧。

該公司現任總經理由廖宇綺曾表示,乖乖是專門針對兒童生產的零食。不過後來因為一位研究生的故事,一切都改變了。該名研究生後來在晉身科技領域,綠乖乖的故事也經口耳相傳散播出去。

對於綠乖乖能確保機器保持最佳狀態的傳奇故事,乖乖公司指,從未「宣傳乖乖能提供技術保護」。廖宇綺表示:「這故事由民眾們自發地發展及傳開,這意味著來自不同行業的人們,對於在何種機器上,或何時該使用乖乖都有自己一套看法。」

各行各業對綠乖乖之著迷

自1990年代起,一直在台北某國際電台工作的工程師 Lionel Leng 指,自己不記得何時或由誰開始這一「習俗」。不過他表示,自己開始使用乖乖的原因是曾經見過其他專業人士把乖乖放在機器上,然後他問其他工程師這是甚麼東西,他們便告知說:「哦,那是乖乖,意思是聽我的或服從。」因此把乖乖放在機器上,它便會好好工作。

廖宇綺表示,當藝術表演者出國表演時,他們的行李也會放著乖乖,因為需要確保自己的樂器設備被保護著。

擁有光子技術高等學位的徐先生提到,在研究生時期,上課的實驗室經常看到許多包乖乖,他說:「我不知道人們是否真的相信乖乖會防止機器故障,但每個人都這樣做,也沒什麼壞處。」

目前,乖乖包裝有三種顏色,除了綠色包裝外之外,還有其他兩種口味,分別是黃色包裝及紅色包裝。可是, Lionel Leng 提到,黃色和紅色都是警告的顏色, 只有綠色的包裝可以在機器上「使用」。

另外,Lionel Leng 又指,逾期的乖乖會失去效用,因此被禁止使用。通常每年要更換兩次乖乖,時間分別在農曆新年之初,以及在農曆七月中,俗稱「鬼月」的期間更換。而且,只有乖乖的包裝袋存在並不能發揮效用,科技界人士更指,放在機器上的乖乖不能拿來吃,否則乖乖的保護機器的力量便會消失。

「國家機密被發現了」

英國廣播公司(BBC)上傳報導後,台灣民進黨中央黨部副秘書長林飛帆隨即在臉書轉貼,笑指「國家機密被發現了」。許多網友也在貼文下粉粉留言表示,「洩漏這機密的人應以危害國家安全論處......」、「這是國家機密等級耶,怎麼可以被學走」、「BBC可以不要把台灣晶片製程最大的機密洩漏給全世界知道嗎」。

也有網民分享了擺放綠乖乖的經歷,「這真的有效很邪門,放到過期也會出事」、「不要不信邪,我公司前課長把主機房乖乖丟了隔天一直當機」、「上次機台上的乖乖被吃了,後來一直出狀況」。

你相信綠乖乖「能確保機器保持最佳狀態」的神奇力量嗎?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何清怡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