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時代的眼淚:Yahoo!知識+將關站,你有什麼回憶存留在那空間裏嗎?

自媒體時代,發布和獲取信息的門檻越來越低,問答網站的時代是否已經過去?

紐約時代廣場一塊Yahoo!廣告牌。

紐約時代廣場一塊Yahoo!廣告牌。攝:Spencer Platt/Getty Images

端小二2021-04-12 發起

你過往曾有在 Yahoo!知識+ 發問或回應過嗎?你最深刻的問題是什麼?

以前人人為「20點求解!」爭相回應,如今討論區卻悄然式微,你如何看箇中原因?

自媒體時代,發布和獲取信息的門檻越來越低,問答網站的時代是否已經過去?知乎又是否少數成功的問答平台例子?

4月6日,Yahoo知識(台譯:Yahoo奇摩知識+,英文Yahoo! Answers)發布公告,表示從美國東岸時間4月20日起,Yahoo 知識+ 網站將轉為僅限瀏覽模式,無法發布新提問或回答,而5月4日起,此網站將停止上線已長達16年的服務。

16年,足以讓孩童長成獨當一面的大人,亦是互聯網產業迅猛發展的重要階段。網絡從年輕人專屬的新奇事物變成各個年齡段生活、工作的尋常部分,網絡世界的生態則隨著科技進步和受眾改變發生了堪稱顛覆的變化。十幾年前聞所未聞的社交媒體、串流媒體,現在已經普及。而這個從2004年12月開始陪伴了網友渡過了16個春秋的問答平台,終在2021年謝幕離場。

Web 2.0 時代下的成功產物

Yahoo知識+ 最早於2003年在南韓開設,其後逐漸在全球至少19個地區建立,2004年12月進入台灣,2006年2月進入香港。Yahoo知識+ 為一完全免費、以社群導向的平台。用戶只需要使用 Yahoo ID 登入,即可以向平台發問、回答他者問題,甚至發起投票等行動。

特別的是,為了鼓勵使用者積極作答,知識+ 設有等級、點數機制:回答問題可以得到2點數以升級,而最佳答案更可獲得10至40分的獎勵。於發問題目中強調「20點求解!」,正是在點數升級系統下吸引網友回答的利器。網友在網絡世界向陌生人求助獲得答案,或是勤勤懇懇地提供高質或搞笑的答案以積累點數升級,Yahoo知識+ 賴以生存的時代,正正是靠著新網絡生態——Web 2.0 支撐起來。

2000年代初的互聯網生態和現在完全不同。網頁設計師達西·迪紐西提出了 Web 2.0 的概念:相對於萬維網(World Wide Web)之父添·柏納斯-李最初設想的用戶單純搜尋和讀取信息的 Web 1.0,Web 2.0 強調用戶生產內容。包括 Facebook、Twitter、Plurk(噗浪)和新浪微博在內的一批社交媒體,還有用戶可以自己撰寫內容的維基百科,都是 Web 2.0 的代表性產品。

在 Web 1.0 時代,互聯網是信息的單方面提供者,網站管理方負責提供信息。而 Web 2.0 時代的互聯網則是一個平台,每個人都可以提供或傳播信息。Yahoo知識+ 誕生的時間,正是大量 Web 2.0 時代產品進入市場的階段,順應了技術發展的浪潮。

然而,面對致力於網路搜尋的 Google 突然崛起,Yahoo 稱霸的時代開始褪去。有分析認為,注重內容管理的 Yahoo 在搜索引擎技術上不如 Google 完善,廣告業務拓展困難,使其未能在競爭中取得優勢;也有媒體認為,Yahoo 相比技術更注重內容,純媒體公司的定位難以在商業世界存活。

另外,問答平台其實自已本身也不斷在進化,像是主打容易獲得專業回答的問答平台 Quora 的出現,或是美國社群網站 Reddit 新開設「請教Reddit...」(Ask Reddit...)版面後,Yahoo知識+在競爭中也不免顯得勢弱。

回憶:被時代拋下的熱梗

雖然這已經不是 Yahoo 首次停用旗下功能,但關站消息一出,港台網友紛紛開始懷念那些曾經紅極一時的知識+ 紅人金句。在2018年,Yahoo 曾停用了其通訊軟件 Yahoo! Messenger(台譯:Yahoo!奇摩即時通)。

香港網友整理了一系列令人摸不著頭腦的搞笑問題,比如「和李克勤合唱的小剛是不是Pokémon的小剛?」「如何種植豆腐花?」「詩人屈原為什麼要投江自盡?他為什麼不向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求助?」這些問題不少已被 Yahoo 知識刪除,有網友整理於高登討論區存檔留念。

另一個被台灣網友集體懷念的知識+ 傳奇名人就是「我是手槍伯」。網名為「手槍六十四伯」的奇摩知識+ 用戶,以他自成一派的回答格式和天馬行空的搞笑內容紅極一時:「你好,我是手槍伯,這個問題問我就對了!」目前,知識+ 之外的網絡世界仍記錄著他的事跡,如巴哈姆特痞客邦部落格。

自媒體時代下,問答平台還能如何走?

為了懷念,有網友重上了一次知識+ ,卻不禁感歎「現在上去也只能找到十年前的回答」。然而,這位網友收到的回應是:「不然你以為為什麼要關站」。

當一個時代謝幕離場時,感傷懷舊總是不可避免,但新產品——如臉書、Instagram 和 Snapchat——更能滿足我們的社交需求,它們逐步佔領人們的上網時間,漸漸取代「時代的眼淚」們。

互聯網進入自媒體時代,發布和獲取信息的門檻越來越低。人們越來越容易獲取知識和經驗,也可以透過留言、私訊等輕易和其他用戶進行交流。這樣的環境下,專門用來問答的平台開始顯得吸引力不足。

Yahoo!知識+ 問答互助的線上溝通模式,類似網絡討論區的運營方式。近年來,儘管仍有包括連登、巴哈姆特在內的討論區熱火朝天地運營著,整體來看,網絡討論區的確無可避免地日漸式微。這一現象不僅是在港台,在中國大陸互聯網也是如此。有中國大陸網友從使用體驗和盈利模式分析討論區衰落的原因,也有人感歎互聯網用戶群體下沉,平心靜氣地討論問題越來越難。

從事電子競技運營的知乎網友 「波斯龜」直指,中小型論壇是幾乎無法盈利的,廣告投放有限,論壇通常是附屬於其他大型網站。在另一個知乎提問「論壇為什麼會衰落」下,有網友指出,討論區是內容導向。但維持高質量內容的產出需要成本,討論區流量不足則無法負擔。然而吸引新用戶流量的代價,就是大量低質無意義內容湧現,久而久之失去了討論區本身的意義。

知乎是否少數成功的問答平台例子?

其他問答網站,如中國大陸的百度知道、知乎,英文互聯網的 Quora,仍在以自己的方式運營著。

知乎於2011年1月正式上線,早期實行邀請制註冊。知乎創始人周源曾在2012年說,知乎的初心是「持續產生高質量、可沉澱的信息,並讓有價值的人和信息都關聯起來」。小眾精英社區的定位引起了大眾的好奇,淘寶上甚至一度出現了出售知乎邀請碼的生意。

2013年4月,知乎開放註冊,一年時間從40萬用戶擴大到400萬。從小眾到大眾,知乎的討論氛圍發生了很大改變,內容質量有所下降。周源說他不後悔,因為他想讓知乎成為面向大部分人的知識平台。2016年,是知乎大規模進行商業化嘗試的一年,開展了電子書、付費Live等收費服務,其後的2019年更開設了付費會員模式「鹽選會員」。

知乎的商業版圖不斷擴大,今年3月更在美股上市,網站定位逐步轉型,其間也有老用戶流失。在「X為什麼離開知乎」的話題下,許多網友分享了自己對當今知乎氣氛的不滿:審查刪帖、討論氛圍偏激、討巧「抖機靈」回答泛濫等。商業合作的矛盾更在2017年和2019年引發了知乎大V(有一定粉絲和影響力的用戶)集體出走事件。

時評人張書樂認為,知乎採取的是「小步慢走的試錯方式」。張認為,知乎雖然走向了大眾化,但內容上仍維持著泛專業化的定位。

不過從商業角度上看,知乎近年雖處於虧損狀態——招股書顯示2019和2020年知乎共虧損15億人民幣,卻在十年時間完成了八次融資,一直頗受資本青睞。而如今,知乎美股上市不足一個月,這一問答平台商業化轉型是否成功尚需時間考量。

自媒體時代,發布和獲取信息的門檻越來越低,問答網站的時代是否已經過去?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王瑜婕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