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韓劇《朝鮮驅魔師》被指嚴重扭曲歷史、錯置中國食物遭停播腰斬,你如何看?

有分析認為中國在文化歷史上的「侵佔」,且挾巨大市場與資本入侵內容製作產業的作法早令南韓人積怨已深,你如何看?

《朝鮮驅魔師》劇照。

《朝鮮驅魔師》劇照。圖:網上圖片

端小二2021-04-09 發起

如果在南韓的電影電視劇中看到了月餅、盔甲和皮蛋,你會覺得這些是錯置的中國元素嗎?

有分析認為中國在文化歷史上的「侵佔」,且挾巨大市場與資本入侵內容製作產業的作法早令南韓人積怨已深,你如何看?

有許多歷史電視劇都含有改編、動漫化的做法,但都沒有遭到停播;此次電視劇引起的反彈是製作內容不夠謹慎,還是觀眾反應過度?

斥資320億韓元、於 SBS 播出的韓劇《朝鮮驅魔師》因以殭屍為題材而備受矚目,不料才播出兩集便被南韓觀眾指歪曲歷史、混用中國歷史元素,引來眾怒。相關爭議愈來愈激烈,有南韓民眾到青瓦台聯署請願停播該劇,截至發稿前已獲23萬人聯署。

爭議最終影響了製作方、投資方、電視台,相關的演員和韓劇也受到牽連。3月26日,SBS 發布聲明確認停播《朝鮮驅魔師》,該劇也因此被稱作南韓史上壽命最短的電視劇。

為何惹怒南韓觀眾?

《朝鮮驅魔師》講述的是在朝鮮王朝背景下,人們與喪屍鬥爭的故事。據南韓媒體報導,在3月22日播出的第一集中,甘宇成飾演的朝鮮太宗因被惡靈迷惑而屠殺無辜百姓。該情節遭到觀眾抗議,認為「扭曲史實,太宗莫名被塑造成濫殺人民的君主」。隨後在第一集中的朝鮮妓院場景中,又出現月餅、皮蛋、餃子等食物,這令南韓觀眾再次疑惑表示「那不是中國的食物嗎?」。

爭議不斷發酵,南韓觀眾對劇中的其它元素展開討論。有觀眾指出,女巫的髮型和服裝跟中國網劇《新白娘子傳奇》的造型相似、劇中使用的劍是中國劍等等。《朝鮮驅魔師》的製作單位也對此作出回應,這是為了說明人物所處的地理環境是在中韓邊境地區而設定的,完全沒有特別的意圖。製作單位亦道歉,在敏感時期出現這些可能會引起誤會的場面,讓大家感到不舒服感到抱歉,決定暫時停播一周,調整並修正1、2集內容後再續播。

然而爭議並未因此停息,民眾湧入青瓦台請願留言板、南韓廣播通信審議委員抗議,要求《朝鮮驅魔師》停播。據報導,截止至26日當天,南韓廣播通信審議委員會收到1700多宗與該劇相關的投訴,南韓政府青瓦台上的停播請願超過20萬人連署。

隨後,原本提供場所贊助的聞慶市、羅州市也表明不提供拍攝場所的正式立場,20多家廣告商及3家製作支援公司也迅速宣布撤走資本。為《朝鮮驅魔師》提供製作贊助的保健食品企業「hoguanwon」、「Nuon」、化妝品和生活用品生產企業「LG生活健康」等相關企業一同表示:「已經知道存在問題的節目中存在的爭議,將盡快採取廣告中斷措施。」同時指出,廣告商只是單純地編排廣告,沒有事先了解相關內容,希望公眾諒解。

3月26日,SBS 宣布已認知到事態的嚴重性,決定取消《朝鮮驅魔師》的播映權合約,停止播出,「播映權的權利金幾乎已事先付款,製作公司的拍攝進度也達到8成,雖然這將造成電視台與製作公司經濟上的損失以及播出時段的空白,但身為無線台的SBS深感責任重大,決定停止播出。」

《朝鮮驅魔師》的製作公司也表示會取消海外的版權合約。據報導,台灣獨播平台 friDay 影音於3月26日中午跟進公告:「依韓方要求,平台已下架相關影片,非常謝謝大家的支持。」《朝鮮驅魔師》演員們也已將相關貼文刪除。

多齣作品被指過分偏離史實

雖然《朝鮮驅魔師》已然停播,但意難平的南韓觀眾又將矛頭指向導演朴繼玉。他的前作《哲仁王后》之前就被轟歪曲史實,新作又再度引發類似的爭議,讓韓網友相當不滿。

《哲仁王后》的時空背景設置在哲宗時期,主要角色哲仁王后、哲宗、純元王后等均為真實歷史人物。當中的各種情節,例如美化哲宗沉迷酒色的形象,女主穿越後的誇張行徑,都被指過分偏離史實。劇中更有台詞:「《朝鮮王朝實錄》不過也只是小傳聞嘛!」而實際上,《朝鮮王朝實錄》是登錄世界遺產重要史書,亦被視為南韓國寶。

除了導演朴繼玉的相關作品以外,亦有其他的南韓影視作品,惹混用中韓文化的嫌疑。古裝韓劇《月升之江》於3月30日播出的第14集因使用簡體字引發爭議。高建(李知勳飾)讀着海慕蓉(崔有華飾)隨藥物送上的信,信件明顯地由電腦印刷而成,更被發現當中使用簡體字,但簡體字在南韓於1955年後才逐步使用。劇組隨後道歉︰「確認了漢字考證的失誤。之後的重播和 VOD(付費影片)將會上載重新編輯的版本。」

就連還未上映的韓劇——由丁海寅、Black Pink 女團成員 Jisoo 主演的《雪滴花》,目前也在被南韓網友高度審查中。《雪滴花》以1987年的首爾為背景,講述某一天突然闖進女子宿舍的大學生「秀浩」,和冒著被監視的危機藏匿並治療她的大學生「英初」之間的愛情故事。目前有網友認為該劇的人物設定和故事大綱有貶低南韓的民主主義、將獨裁政權正當化等,及美化間諜之嫌等。

對此,JTBC 電視台於南韓時間26日晚間約11時發布聲明:「《雪滴花》是一部以80年代軍事政權為背景,諷刺南北對峙的情況下大選政局的黑色喜劇,是在風暴中犧牲的青春男女之間的愛情電視劇。隨著未完成的劇情大綱被洩露到網路上後,被斷章取義以特定文章為基礎,各種指責接連不斷,但都只是臆測而已。」

相關評價

韓中兩國在文化歷史上的爭執由來已久,從泡菜之爭、服裝之爭、文字之爭等等,都讓追求文化自主性的南韓人深感不滿。在此次事件中,更有網友懷疑中國勾結編劇,發動新一波的「東北工程」。

「東北工程」是中國社科院和東北三省從2002年起聯合開展的大型學術項目,全稱為東北邊疆歷史與現狀系列研究工程。此工程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對高句麗和渤海史的研究,其核心是將高句麗和渤海定性為古代中國地方政權。這一觀點當時在中韓之間造成了摩擦。南韓學術界認為,中國此舉是出於主張對間島等相關地區的歷史主權、防止少數民族獨立等政治目的。

對此,有韓媒分析,中國在文化歷史上的「侵佔」,加上挾巨大市場與資本入侵南韓內容製作產業的作法,令南韓人積怨已深。包括先前《女神降臨》、《黑道律師文森佐》等韓劇在劇中置入中國品牌間接廣告都曾引起抗議。

南韓忠南國立大學國語國文系教授、電視劇評論家尹錫辰亦向美國之音指出,雖然並不清楚雖然不清楚中國政府、網民在該次事件中的角色,「但卻很難消除中國政府對中國網民的這種主張袖手旁觀的印象。從南韓人的立場上來看,中國國內確實存在著試圖歪曲南韓歷史文化的行動,因此有充分的空間可以認為這對《朝鮮驅魔師》的製作造成了影響。」

不過,也有學者從產業角度出發,認為這是中韓雙方互相需要的自然結果。南韓外國語大學國際文化產業學教授林大根表示,「中國民間一直都有對南韓文化內容的需求,南韓也希望進入中國市場。中國是資本更豐富的一方,因此選擇了投資南韓的文化產業。」

同時,林認為《朝鮮驅魔師》事件更多的是韓方的急功近利。「南韓過於急切了,太過希望進入中國市場,這種想法導致拍攝細節出現了問題」。

此次停播是《朝鮮驅魔師》製作內容不夠謹慎,還是觀眾反應過度?你如何看?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張清雯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