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港警以涉嫌顛覆國家政權拘捕53人,你如何看港府稱初選違法的理據?

面對港警大搜捕,有人稱此為「港版美麗島事件」,你如何看?

2021年6月1日,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上門拘捕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前副教授戴耀廷,被指涉嫌違反國安法的「顛覆國家政權罪」。

2021年6月1日,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上門拘捕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前副教授戴耀廷,被指涉嫌違反國安法的「顛覆國家政權罪」。攝:Chan Long Hei/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端小二2021-01-07 發起

否決議案本為基本法所賦予議員的權利,但有論者稱無差別否決議案的圖謀不屬基本法保障,是「十足的顛覆國家政權的罪行」,你如何看?

李家超形容初選為「歹毒的計劃」,如得逞,「香港也可能再經歷一個萬劫不復的深淵」,你如何看初選的作用?

面對港警大搜捕,有人稱此為「港版美麗島事件」;而當年經歷美麗島事件之後,台灣逐步轉型民主,那麼香港的未來呢?

1月6日,香港警方針對去年舉行的「35+ 民主派初選」,以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中的顛覆國家政權罪拘捕53人,並於持法庭手令搜查72處地方。被捕人士包括45男8女,年齡在23至64歲之間。

據報導,被捕人士包括前立法會議員涂謹申、胡志偉、鄺俊宇、楊岳橋等。另外,統籌民主派初選的前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協調初選組織「民主動力」的司庫、美籍人權律師關尚義(John Clancey)也被拘捕。在服刑中的黃之鋒據報也被警方以違反國安法為由,搜查住所,並在監獄中問話。

這是《香港國安法》實施至今,最大規模的一次拘捕行動。

被捕人員所被指控的「顛覆國家政權罪」在《港區國安法》第22條中作出規定,「任何人組織、策劃、實施或者參與實施以下以武力、威脅使用武力或者其他非法手段旨在顛覆國家政權行為之一的,即屬犯罪」。最高可以無期徒刑。

另外,警方早上亦到《立場新聞》位於觀塘的辦公室,要求《立場新聞》於七天內提交涉及一宗國安法案件的文件。據報導,《獨立媒體》及《蘋果日報》同樣收到警方送出的法庭文件。

今日下午(7日),53名被捕人士陸續獲准保釋。香港民意研究所行政總裁鍾庭耀及副行政總裁鍾劍華,則應警方要求到警察總部協助調查。

李家超形容初選為「歹毒的計劃」

6日,香港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對媒體表示,涉案人士圖謀以歹毒的計劃令香港癱瘓,警方的行動是必要及必須的。他說:「如果這個歹毒的計劃得逞,香港社會,包括經濟、民生整體上都會受到極嚴重的衝擊及破壞,而香港也可能再經歷一個萬劫不復的深淵。」

警方國家安全處高級警司李桂華則形容,被捕人士「很有決心、而且資源豐富」,目的是迫使特首下台,令政府停擺,符合《港區國安法》第22條第三項提到的「嚴重干擾、破壞、阻撓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執行職能」。

去年7月1日,《港區國安法》實施後,香港民主派在7月中舉行初選,據稱參加投票的市民超過60萬人。被投票選出的民主派參選人,將代表出選9月的立法會選舉,希望達到「35+」的目標,也就是通過獲得立法會過半數議席,增加民主派的談判的籌碼,再以否決政府財政預算議案等方式,迫使香港政府讓步。

這一抓捕行動受到建制派的支持。有學者對聯合早報表示,北京去年一早就警告初選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但泛民仍然堅持舉行。所以,從維護國家安全法的權威考慮採取拘捕行動,不排除未來還會有人被捕。

也有人對定罪的邏輯發出質疑。如今身處英國的香港民主運動人士羅冠聰,在 Twitter 發文分析此次逮捕可能的邏輯:「參加民主陣營初選 = 試圖爭取讓民主派在立法會中席次過半 = 顛覆國家政權」。

羅冠聰表示:「專制主義的思維方式令人恐懼。國際社會必須作出反應,並追求中國共產黨的責任。」另一條推文中,他稱:「當參議院最重要的種族之一在美國進行時,在香港參加選舉可能會導致終身監禁。」

行政會議成員、資深大律師湯家驊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根本《基本法》第73條,議員職責是審核和通過財政預算,如議員正當行使職權是沒有問題。而議員如果不論如何都會否決財政預算,目的是拖垮政府,這種權力的行使就是違反《基本法》,但他又提到,不是違反《基本法》就等如違反國安法。

「顛覆國家政權罪」等罪名在通過之初,就因為定義廣泛和模糊而廣受詬病。「顛覆國家政權」罪名中寫道:包含「⋯⋯以其他非法手段旨在顛覆國家政權行為」;大律師公會副主席葉巧琦就曾向BBC表示,「其他非法手段」這些字眼其實涵蓋任何手段,他舉例質疑,如果部分商店向示威者提供食物是否違法?

就此問題,湯家驊亦闡清:「非法是指干犯法例,很多情況下這個『非法』是可以干犯刑事責任,亦可以干犯民事責任」,但究竟初選違反了甚麼法例?「到目前為止,對不起,我暫時看不到。」

目前流亡海外,曾參與2020年民主派初選的前香港學界國際線活動人士張昆陽同樣對這一罪名發出質詢:「否決財政預算案是立法會議員根據香港基本法所賦予的權利 ,完全談不上顛覆之有。可以遇見未來任何議會不合作運動在港共政權眼中都可以是顛覆行為。這再次證明了香港立法會只是如同人大和政協般只是橡皮圖章,失去任何民主意義。」

「一國兩制」的消亡?

《港區國安法》通過時,民主派和法律界就已經對法案的進行表達擔憂:《國安法》把中國特色的法律制度帶到香港,傾向「人治」,衝擊司法獨立和削弱言論集會自由,形容香港已經走向「一國一制」。

這一逮捕行動,再次引發對「一國一制」傾向的討論。張昆陽向德國之聲表示,這波大抓捕再次突顯「一國兩制已滅亡」。「民主派去年舉辦的立法會初選並不是為了顛覆國家政權,而是要證明民主派各陣營團結一致。」

這次史無前例的政治清算規模使他悲觀,「這起大抓捕的目的,顯然是想徹底鏟除整個民主派。」張昆陽還在Facebook表示:「以後香港只會剩下忠誠反對派,配合紫荊黨的存在,未來香港只會繼續被清洗。」

多方表達了此次抓捕行動對於民主表達的威脅。

台灣總統蔡英文在 Facebook 發文,指出這一抓捕行動「再一次摧折香港所剩無幾的民主自由」,指責中國政府「寡信」、「對香港自由的打壓」。她說:「這次大規模的拘捕,顯示出北京當局徹底毀棄了當年『五十年不變』的承諾。如果言而無信,又怎麼能期待國際社會善意的理解?」蔡英文同時呼籲全世界民主陣營一起為香港發聲。

在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香港公民團體「鍵盤戰線」前發言人鄺頌晴表示了擔憂。她表示,大部分人都沒有預料到這次抓捕行動,擔憂這波大抓捕會在香港社會中製造寒蟬效應:「這些被捕的民主派人士,都是在敏感議題上,最勇於發言的人。港警今日大規模抓捕他們是為了讓整個香港社會噤聲。他們被逮捕後,香港社會將不再有人領導反對政府的勢力。」

港版美麗島事件

港警此次大規模拘捕反對派人士,外界素有聲音形容為「港版美麗島事件」。

1979年,台灣尚未解嚴,以「美麗島雜誌社」成員為核心的黨外人士(非國民黨籍),於12月10日在高雄市組織集會遊行,要求結束黨禁以及報禁;後來引發台灣當局激烈鎮壓。外界評論是次事件為台灣自1947年「2·28事件」之後,最嚴重的警民衝突。

當日遊行過後,台灣政府隨即展開逮捕黨外人士行為,涉案人數達156人;被送軍事審判者共有黃信介、施明德、林弘宣、林義雄、姚嘉文、呂秀蓮、張俊宏和陳菊8人。事件激發台灣民眾開始關心政治,加上之後陸續發生的各種命案撼動社會,觸發國民黨戒嚴,逐漸走向民主化。

台灣政治學學者、中央研究院社會學所研究員吳介民昨日撰文,回應外界將香港106大逮捕與「美麗島事件」。他提到,當年美麗島事件幾乎把黨外領導層逮捕殆盡,「然而黨外運動沒有因為這樣一蹶不振」。相反,黨工幹部層和無數民眾持續奮戰,遁入地下發行刊物,滲入基層進行動員,「即便專制政權製造了第二波白色恐佈的肅殺氣氛,抗爭者們知道——歷史的方向掌握在我們這邊!」

他又談到台灣抵抗運動歷史中的精神力量,指在美麗島大整肅之後,之所以能夠維繫當時青年一代對政治文化主體性認識的基礎條件,已經在美麗島事件前兩年的「鄉土文學論戰」被提出、碰撞、戰鬥出來。稱若沒有鄉土文學論戰和美麗島事件所交叉激盪出來的思想辯證,「後美麗島抗爭的文化資源就沒有當時那麼雄厚」。

最後,他總結未來沒有人知道,但遮掩的歷史之手(the hiding hand)的作用,反而讓人們勇往直前,「那不是蠻勇或無知,而是堅信」、「在堅信中,我們創造了歷史向前挺進的物質力量。」

在美麗島事件中,曾遭判處死刑、最後服刑6年出獄的陳菊,也有發文勉勵港人:「當年美麗島大審中,我始終相信自己無罪,因為我們追求的人權信念,是跨越國界的普世價值,也獲得世界民主陣營的聲援。我要向香港的朋友們說,面對今日的大逮捕,請堅持追求人權的信念、相信自由的珍貴。」

當年經歷美麗島事件之後,台灣逐步轉型民主,那麼香港的未來呢?你如何看?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杜萌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