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台灣「鄰居月薪25萬」一文引發網友爭議,高薪與低薪的煩惱真的一樣嗎?

薪金高低除了世俗定義的階級差別之外,還有哪些根源性的分別?你是如何定義「快樂」呢?

台灣網紅作家黃山料。

台灣網紅作家黃山料。圖:黃山料 Facebook。

端小二2020-10-14 發起

原意為帶出「金錢不一定能買到快樂」的文章,為何卻引起網友如此大的反應?

薪金高低除了世俗定義的階級差別之外,還有哪些根源性的分別?你是如何定義「快樂」呢?

有網友指出「有錢不一定能讓你快樂,但沒錢一定能讓你不快樂」,你同意這說法嗎?

新媒體公司「一件襯衫」因創作議題故事及訪談影片而走紅,至今其 Facebook 專頁已吸引近53萬人追蹤。日前(4日),身兼作家的創辦人黃山料於 Facebook 發佈了一篇有關「月薪25萬元台幣的鄰居」文章,帶出月薪25萬元(新台幣,下同;折合約67400港元)和月薪3萬元之間,除了社會階層不同之外,煩惱卻是相同的結論,瞬間觸發網友熱議。

帖文中,黃山料提到自己有一位31歲、有外商公司任管理職位的鄰居,現時月入25萬。但倒頭來發現,現在高薪的自己卻與當年月入3萬時的煩惱一樣,都得面對職場上的種種不耐煩——存錢嫌錢不夠用、厭煩那份當初嚮往的工作、一樣有老闆的壓力、一樣經常感到不自由。

至於「月薪25萬元在台北的奢侈」,黃山料和鄰居總結了高薪網友的看法,把他們「引以為傲的奢侈」歸納成7點:「喝星巴克150元不眨眼,對買一送一沒感覺」、「出門只搭計程車」、「吃Uber Eats一個人一次就點500元」、「懶得做家事就請打掃阿姨」、「吃吃到飽餐廳時,再也不用刻意前一餐不吃」,還有「麥當勞薯條加大,只吃一半就丟掉」以及「10元硬幣掉到地上不用撿」。

最後黃山料以此作為例子,帶出25萬月薪和3萬元月薪,除了世俗定義的階級差別之外,「對於快樂與否的感受度」差別其實不大。他稱,有錢雖然不必再為高花費感到壓力,為了生存而戰戰兢兢,但是這些擁有的奢侈與浪費,「只能稱得上『舒服』,卻無法讓人感受精神靈魂層次的『快樂』。」

月薪25萬與3萬元的煩惱真的一樣嗎?

截至2019年,全台灣工業及服務業全體受僱員工人數796萬7千人。另據2018年數據,台灣員工薪資中位數為49萬元(平均每月約4.1萬元),但事實上最多人領取的月薪僅有3萬元。

那每月約4萬元的薪金生活是怎樣的概念呢?台灣關鍵評論網曾就台北市「有沒有房」的生活與財富累積進行報導。報導指出,在房價持續飆漲的情況下,「無房」、「持有一間自住宅」、「持有多間房同時可供自住、出租」所累積財富的速度天差地遠;而在台北市生活,扣掉房租和水電瓦斯的收入,薪金就已經不夠用了。

乘着話題討論的熱潮,逾12萬人追蹤的 Facebook 專頁「垃圾文界的一位美少年」12日發文向網友提問:「如果你月薪有25萬第一件事情想要做什麼?」問題一出激發網友腦洞大開,目前帖文已吸引逾11000個留言,當中更不乏各界藝人及議員。喜劇演員許乃涵留言道:「不再演任何阿姨的角色,打電波拉皮打到我可以演我正常年齡為止。」

對於月薪突如其來的飆升,網友的留言也變得相當「豪氣」,吸引許多人讚好,比如:「UNIQLO和GU都直接買原價,拿了就結帳」、「不再撿的地上的發票 撿回尊嚴」,還有「去菜市場買菜跟老闆說不用送蔥跟辣椒,我要用買的。」

截止發稿前,黃山料的帖文已獲得逾25000人讚好、7000人分享,不少網友也在帖文下發表自己的看法,但評論風向卻並不一致。有網友相當認同文中所指「錢能換來的快樂都短暫」的觀點,留言道「知足才能快樂;憂慮的人,開豪車住豪宅,也總是自尋煩惱。」

但同一時間,有不少網友將觀點代入真實生活層面中應用,直斥薪金高低者的煩惱並不一樣:「月薪三萬的煩惱已經差不多是生存層次的煩惱了好嗎?」其指出如果生大病、出一場嚴重車禍等意外,月收入低的人本身一點點積蓄也會瞬間被榨乾。

也有人表示,錢多錢少最大差別是「比別人多擁有部分選擇的權利」——月收入高的人思考方式是「想不想要」、「空閒時可以度假而非到賣場吹冷氣」。另外對於黃山料本意為安慰人心的「雞湯」帖文,其回應道:「真正的人生是無法靠閱讀心靈雞湯來填飽肚子的」,強調25萬與3萬收入者煩惱的事情是很不同。

而帖文下收獲最多讚好的一則留言則寫道:「有錢不一定能讓你快樂,但沒錢一定能讓你不快樂。」

新聞主播劉傑中也有就事件發表意見。他覺得月入3萬跟25萬的煩惱當然不同,而煩惱的根源,在於「沒有選擇」;而對於社會底層的人來說,痛苦的來源之一更在於「連定義何謂痛苦的權利都沒有」。

劉傑中舉例,有人只能把超商報廢的食物帶回家、有人為家人的醫藥費憂愁、或者刻意忽略身體警訊還在拼命工作,但「看到充滿正能量的文章,才發現曾經那些紮紮實實關於生存的痛苦與掙扎,看在一些月收入遠超過3萬的人眼裡,原來只是庸人自擾。」

薪金高就必定快樂?

2017年,曾為亞洲首富、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出席論壇時曾談及「快樂」。他表示,一個月賺數十億的人其實是很難受的,因為「這個錢已經不是你的了,你沒法花,你拿回來之後又得去做事情」。當時語句一出,迅即引發網友熱議,有人批評馬雲不知民間疾苦。

不過,馬雲此話又未必沒有道理,因薪金的高低與快樂的關聯性也屢有研究。2018年,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心理科學系研究員 Andrew Jebb 主導一項民調,望在全球164個國家與地區中訪問170萬人,尋找出各地「最快樂年薪」。

結果顯示,讓能「生活滿意度」達到最高的理想年薪金為95000美元(折合約月薪6.2萬港元、23萬新台幣),而年薪金60000-75000美元(約月薪3.9萬港元、15.6萬新台幣)也可以讓人足夠滿足到生活上的快樂。

不過,當薪金已達到一定水平之後,越來越高的薪金反而會令人對生活的滿意度越來越低。研究指出,人們擁有金錢後可以用以解決生活所需、償還貸款,但當薪金上升到一個臨界點後,人們就可能因追求越發增多的慾望或開始與他人比較,對生活的滿足感及快樂就會因而下降。

Andrew Jebb 總結時表示:「金錢只是令我們活得開心的一部份條件,而我們需要意識到的,更多是金錢所帶給我們的局限性。」

「活著,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無後顧之憂時,才是真正的奢侈。」面對血淋淋的現實時,黃山料口中的「奢侈」能輕易達到嗎?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