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外語是工具,母語是靈魂:內蒙古中小學被要求以漢語取代蒙語教學,你如何看?

中國由56個民族組成,推廣全國通用語言普及化是否必要?它又將會如何削弱民族文化?

2020年5月7日呼和浩特,戴著口罩的學生在小學內上課。

2020年5月7日呼和浩特,戴著口罩的學生在小學內上課。攝:Liu Wenhua/China News Service via Getty Images

端小二2020-09-03 發起

促進民族交融與保留民族語言多樣性,兩者之間是否必然是零和關係?兩者可如何共同發展?

中國由56個民族組成,推廣全國通用語言普及化是否必要?它又將會如何削弱民族文化?

你的母語是什麼?你如何看語言與身分認同的關係與重要性?

8月26日,中國內蒙古教育廳發布新政策,以「雙語教育」的名義要求內蒙古中小學自新學期起,以漢語取代蒙古語授課,強化全國通用語言。消息宣布後引發當地民眾反彈,有學者及家長憂慮漢語授課會令蒙古語逐漸消亡,甚至使文化滅絕;民眾的不滿情緒其後進一步觸發大規模示威抗議。

「雙語教育」的消息傳出後,於內蒙古輿論及網絡上迅速傳播,當中引發的爭論更涉及憲法規定和民族平等的敏感話題,微信和其他中文網站的討論群組中的討論相繼被刪除,而擁有約40萬名用戶的蒙古語社交應用程式Bainu亦遭到當局封鎖。此外,許多參與討論、示威的家長和老師均受到有關當局告誡。

南蒙古人權信息中心(Southern Mongolian Human Rights Center)8月29日表示,內蒙古有民眾和數千名學生於各個旗縣政府大樓外聚集,穿著傳統蒙古服裝、高唱蒙古歌曲抗議,拒絕雙語教育,捍衛母語。防暴警察其後清場,不少抗議人士遭警員毆打受傷。

事件起因

內蒙古通遼市在今年6月口頭下令,要求全市蒙古族中小學於9月新學期開始,將部份課程由原來的蒙古語改用漢語作為授課語言。直至7月,針對這政策的請願陸續開始在微信上流傳。

8月17日,內蒙古教育廳首次宣布漢語授課政策,並命令所有教育部下級行政單位隔日開始實施。26日,《全區民族語言授課學校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國家統編語文教材實施方案》正式發布,方案規定從9月開學起,小學一年級需使用全國通用的語言教材,並在兩年後陸續改用漢語教授政治和歷史科。

據悉,過去內蒙古的漢語教育是從當地小學三年級開始教授,老師會以母語向學生講解漢語,而新方案則自小一起已全面以漢語教授,將對教學帶來重大改變。

民眾反應及後續發展

自相關消息傳出以來,當地學生及家長均對政策表達強烈不滿,內蒙古通遼市、鄂爾多斯市、呼和浩特市等地更爆發近十年來規模最大的示威抗議行動。

據報導,上萬名蒙古族學生和家長發起抗議集會,不少學生更跪地請求當局收回新政策。除此之外,民眾亦發起公民抗命,以罷課形式抵制政策,當中不乏學校學生、家長及教師參與,包括二連浩特市所有教師。

另外為回應罷課行動,許多內蒙古家長計劃在家對子女進行教育;一些退休教師和大學生則表示自願用蒙古語向學生教授所有科目。據當地一位蒙古族家長表示,「校長們正在計劃與所有蒙古族教師進行一對一的談話,可教師們都一致表示不會上當。他們同意與校長見面,但前提是允許所有教師同時參加。」

南蒙古人權信息中心指出,在南蒙古各主要城市,成千上萬的學生身穿蒙古傳統服裝示威,抗議政府進行「文化滅絕」。另在紮魯特旗蒙語學校學校,數百名學生家長衝破警察封鎖線,接走被學校關在宿舍內的學生。

隨着各地示威活動規模不斷擴大,當局出動警察鎮壓。在科爾沁左翼中旗,有蒙古族家長在抗議活動中高唱「我是蒙古人」等蒙古歌曲,後遭警察毆打並帶走。另在內蒙古首都呼和浩特市,內蒙古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門前,有學生與家長抗議,並發動聯名請願活動。但活動遭防暴警察鎮壓,聯署文件亦被沒收。有現場示威者指出,警察和學校當局正在從書面途徑收集簽名,藉以製造「支持雙語教育政策」的聲音。

除此之外,南蒙古人權信息中心更指出,通遼市一間中學一名學生從學校高處墮下。不過目前仍未有官方消息確認事件及相關學生的情況。

雖然民意激烈,但官方態度仍然強硬。網絡流傳,目前通遼市公安局已以尋釁滋事罪通緝至少6人。另外,中共東烏旗紀檢委下發通知,要求依紀依法嚴肅處理抵制政策落實的人,並堅決清除「對參與炒作煽動、不忠誠不老實、陽奉陰違、口是心非的『兩面人』」的黨員幹部隊伍。

據南蒙古人權信息中心指出,數百名蒙古族參與示威人士已被當局拘留或軟禁在家。紮魯特旗一名蒙古族女教師烏蘭圖婭(Ulaantuyaa)因組織民眾公開抗議活動被警方帶走,當地牧民首領亦接到禁足令。

不過有媒體消息,內蒙古法律專業人士正根據《少數民族自治法》,以及其他相關保障少數民族權利的法律條文,將對內蒙古教育部提起訴訟。

「雙語教育」爭議

現時,內蒙古學生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習漢語,而老師會以母語向學生講解,有關教法被稱為「一類雙語教學」。有體制下的親歷者認為,在此體制下培養的學生能夠做到「蒙、漢語兼通」,另因得益於雙語體制,故亦更容易掌握英語等第二外語。對當局要實行的新型教學,其擔心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新增漢語課時,會令其他以蒙語授課的科目課時縮減,或不利於母語為蒙古語的學生參與升學考試。

有學者則認為內蒙古民族教育的教學語言不能輕易改變。內蒙古大學蒙古學專家央・特古斯巴雅爾教授7月在《蒙古文化周刊》發表文章,表示從多民族國家和民族平等憲法規定的角度而言,加強漢語教學時間會削弱蒙語教育,違背憲法中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平等的規定。而從語言學習的角度出發,他指出加強漢語教育時間會同時弱化蒙語母語教育,培養出來的不是「雙語者」而是「單語者」,甚至是兩種語言都無法達到水平的「半語者」,形容「雙語教育」是名存實亡。

在新政策爭議初發時,央視曾經發表一段內蒙古大學副校長、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院長齊木德道爾吉教授的影片講話。當中,齊木德道爾吉教授委婉指出,修改現有的民族語言教育會不利於民族團結。上述採訪及文章後來被廣泛轉載,惟目前已被刪除。

另外,英國廣播公司採訪了烏蘭察布市的一位退休蒙語教師。他指,蒙古文字是世界上唯一豎寫的文字,是蒙古人的驕傲,認為當局對蒙古語言、文字沒有給與應有的尊重,低估了當中的民族感情。曾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資、宣傳傳統蒙古文字的內蒙古企業家巴特爾則批評,當局草率修改多年來行之蒙古語言教學,做法令人費解。

流亡海外的內蒙古人民黨主席特木其勒圖同樣認為此舉是中共違反了對少數民族的承諾,逐步開始對少數民族進行「文化滅絕」。 特木其勒圖是1981年「28號文件」學生運動的主要領導者。當年,北京下發「28號文件」,欲放寬內地向內蒙古的移民限制,引發內蒙古蒙古族學生罷課抗議和進京上訪。後來運動被壓制,特木其勒圖自此開始政治流亡生涯。不過,當年的運動成功喚起蒙古族的維權意識,成為延續蒙古族民族主義情緒的里程碑。

內蒙古的民族文化隱憂

蒙古族屬於草原游牧民族,佔內蒙古總人口的17%。蒙古人十分重視教育、識字,具有宗教哲學等傳統文化。目前估計大約有60%的蒙古人以蒙古語為母語。

蒙古語與土耳其語和滿語十分相似,字母獨特,是世界上唯一的垂直書寫文字。在內蒙古頒布新政策前,中小學校的所有年級都使用蒙古語授課,但政策實施後授課的主要用語被替換,導致蒙古語的教育地位急劇下降,有批評者斥當局的決策相當於看待蒙古母語如同外國語言。

至於內蒙古教育廳部以「雙語教育」名義推行新政策一事,有反對者認為「雙語教育」這詞彙反映政府優先考慮漢語,削弱蒙古語的地位。其又指出新疆自2004年推廣「雙語教育」,但僅在兩年時間,某些地區的母語水平就降至幼稚園程度,證明了雙語教育可能走向文化滅絕的憂慮。

另有報導指出,政策的推行與習近平在新疆西藏地區進行的意識形態集權有關。有反對者更認為,新教育政策的推動來自「第二代民族政策」,提倡取消少數民族自治區,以「促進民族交融一體」,擔憂少數民族的權益、語言、文化將日益被剝奪。

「外語是工具,母語是靈魂」,你同意嗎?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黎愷盈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