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最新性別數據,中國要實現真正的性別平等究竟有哪些阻礙?

性別平等」長久以來均被中國官方強調,但多項數據所示社會各方面仍然存在重大的性別傾斜,你對此有何反思?

2020年1月21日,北京的春節前,一名男士在火車站親吻伴侶道別。

2020年1月21日,北京的春節前,一名男士在火車站親吻伴侶道別。攝: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端小二2020-08-21 發起

「性別平等」長久以來均被中國官方強調,但多項數據所示社會各方面仍然存在重大的性別傾斜,你對此有何反思?

多年來,中國官方屢推各種促進婦女進步發展的政策,你認為有關舉措對推動性別平等的作用有多大?我們又能做些什麼?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提出婦女「要勤儉持家」的倡議備受批評,社會固有的性別觀念是否從未遠走?你如何看?

近日,國家統計局社會科技和文化產業統計司發布了《中國社會中的女人和男人——事實與數據(2019年)》,揭示中國內地在人口、婚姻生育、就業、教育、社會參與等各領域的最新性別數據及變化趨勢。該報告為國家統計局自1995年起,出版的第六本《中國社會中的女人和男人》統計報告,旨在反映中國兩性生存的現狀和差異,以及男女平等的發展進程。

最新的報告顯示,中國出生人口的性別比依然維持高位(報告中以「每100位女嬰所對應的男嬰數量」計算)。2017年,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1.9,數字雖較前幾年下滑,但仍然超出國際公認的正常比例(103-107之間)。在2015年中國全面開放二孩政策之際,第二孩、第三孩及以上的性別比更分別高達113.3和148.5。

在家庭與就業方面,2018年城鎮非私營單位的就業人員中,女性佔比37.2%,與前7年持平;而擔任企業負責人的女性人數仍明顯少於男性。至於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兩院院士、檢察長等國家級重要崗位亦仍有9:1(男:女)左右的懸殊比例。

相反,女性是無酬勞動的主要承擔者。從輔導孩子學習、照料孩子生活、料理家務的參與率比例可見,女性數字皆是男性的2倍左右。同時,擔任「家庭主婦」也是城鎮女性無法就業的最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農村地區的性別差距依然更為嚴重。例如農村女性受教育平均年限僅為7.3年。2017年,在貧困地區農村婦女從業人員中,有8成人從事第一產業(如農、林、漁、牧業等),高出男性22%。另外,還有高達57.2%農村女性的養老生活需依靠其他家庭成員資助。

關注婦女權益的自媒體平台「新媒體女性」發表評論指出,性別平等並不代表追求數據上的絕對平分,但指出這些非平分數據背後的成因及其合理性亟待反思。比如偏高的性別比反映出「男孩偏好」依舊根深蒂固,而中國「選擇性別」的生育狀況更讓女孩的生命權長期受損。

男女平等是基本國策

從毛時代隸屬於擺脫階級壓迫的婦女解放,到如今強調中國婦女事業與「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緊密聯繫」,「性別平等」一直存在於在中國官方的話語體系中。

早在1950年,中國《婚姻法》就確立了「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的婚姻制度。到了1954年,「男女平等」被寫入第一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其核心要義是「重視和發揮婦女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推動婦女與經濟社會同步發展」。

近年來,中國政府三次頒布《中國婦女發展綱要》,還舉行十年一次的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國務院在2012年出台《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明確「用人單位應當預防和制止對女職工的性騷擾」,並列出女職工在經期、孕期和哺乳期所禁忌從事的勞動範圍。2015年8月出台的《刑法修正案(九)》更廢除假設幼女「自願發生性行為」的「嫖宿幼女罪」,對姦淫14歲以下幼女的犯罪者判處「強姦(幼女)罪」。

但與國家策略相對的,是現實中堪憂的性別平等狀況。在去年12月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全球性別差距報告》中,中國位居第106位,連續13年迎來倒退。報告又顯示,在兩性專業技術從業者和高等教育入學率方面,中國都做到了「平等」,位列世界第一;然而新生兒性別比卻是全球倒數第一。此外,勞動參與率、同工同酬比、部長級女性人數等政治經濟參與方面,中國的排名都略有下降。

在最新統計數據中,明顯的性別差距還能在私人領域中折射出來:如家庭戶口中,有82%的戶主為男性,可見男性「一家之主」的觀念仍然牢固;而遇到因婚姻而遷居的情況,超過80%由女方「出嫁」。另外,在已婚育齡夫婦中,由女方採取避孕措施則自2010年起一直維持80%以上的高比重,方法以宮內節育器、絕育為主,突顯男性缺少承擔避孕責任的意識。

社會性別觀念的壓迫

8月14日,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婦聯)向廣大婦女和家庭發出「從我做起,從家庭做起,制止餐飲浪費,崇尚勤儉節約」的倡議。其中提到的婦女「要勤儉持家」、「發揮婦女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則引發輿論不滿

有網友指出「持家」並非女人的天生義務,但「節約糧食」則是所有人的共同責任,不分性別。更有批評直指最近頻頻曝光的丈夫殺妻案,稱婦聯在女性被家暴、被性侵犯、被殺害等權益受損時坐視不管,反而淪為父權思想的宣傳者,斥「婦聯」不如改名為「父聯」或「夫聯」。

其實,在2019年9月國務院發布的《平等 發展 共享:新中國70年婦女事業的發展於進步》白皮書中,已新增了「婦女在家庭文明建設中的獨特作用」板塊,提到婦女能「弘揚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並承擔家庭教育的責任。而現實層面上,全面二孩政策的開放的確掀起了職業女性回歸家庭的浪潮。

今年7月,一項關於「社會規範與性別差異對中國勞動就業參與的影響」的研究表明,中國改革開放後,女性的正規勞動參與率一直在穩步下降:從1990年的79.4%下降至2017年的68.8%。值得注意的是,「社會的性別觀念」對於女性是否就業仍有41.4%的解釋效力,並成為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文章最後提出,中國應該出台「鼓勵女性就業」的政策,從社會文化層面改善局勢。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殷木子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