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只要句末加上「像極了愛情」,人人都能成為詩人大文豪?

你有試過用「像極了愛情」作句嗎?你讀過哪些出色的作品?

紅心貳。

紅心貳。攝:Print Collector/Getty Images

端小二2020-08-03 發起

你有試過用「像極了愛情」作句嗎?你讀過哪些出色的作品?

百搭的哏子背後,有學者專家指出這是一種文學的巧妙和心理的操控,你認同嗎?

有人覺得有趣、有人覺得煩躁,難道這就是「像極了愛情」?

近日,台灣網絡上掀起一股「寫詩」熱潮。有人說,你只要隨便寫一段話,再於句末加上一句「像極了愛情」,就能立刻變成富有詩意的文句。

根據台灣Google熱門搜索趨勢,「像極了愛情」在上周四(30日)登上熱搜榜第一名。這股全民「寫詩」熱潮不但引起網民加入創作,連台灣政府部門如內政部、財政部、文化部等等也接着跟風。比如台灣上周開出史上最高獎金的威力彩後,財政部在公布中獎名單時便寫上「滿心期待兩個月一次的開獎,結果又是沒中,像極了愛情」。內政部在宣傳違例停車時,則寫「明明沒有位置,還要硬擠過來,像極了愛情」。

「像極了愛情」源自哪裏?

有媒體指出,其實「像極了愛情」去年底已在中國大陸流行。原句則是來自大陸歌手「隔壁老樊」《我曾》中的一句歌詞:「玩歸玩,鬧歸鬧,曖昧上頭的那幾秒,像極了愛情」。當時已有網友覺得此句一針見血,隨後引起微博瘋狂轉傳。至於在台灣興起的契機,則是因為知名導演蘇三毛在臉書上分享一張「教你如何寫詩」的手稿,並說隨意寫一段話,最後加上「像極了愛情」就變成一首詩。

但是,原來寫下圖片中字句的本尊,是一名從事業務管理的上班族王小姐。她在訪問中表示,去年在網絡上看到這個寫新詩的方法,「感覺滿特別的」,就把它手寫下來練習寫字,卻沒想到經過蘇導演的分享,就突然變得很流行。王小姐驚嘆,「一個人總會有聞名於世15分鐘,我覺得這句話我現在還滿深刻的感受到」,現在到處都會有人跟她講說「你好紅喔,你好有名」。

「像極了愛情」背後的文學與心理

「像極了愛情」也引起了一眾學者的深度探討。

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高級導師巢立仁指出,以文學研究及中文寫作的角度分析,任何句子加上「像極了愛情」絕對不會變成一首詩。他認為,這類特定的寫作句式,很可能是因為包含了有特殊的象徵性或含意。他解釋,愛情有多面性及多樣化,各人對愛情都有不同感覺,令愛情的內涵相當豐富,正因為這樣,「像極了愛情」讓人在不同的語境中,都可以將「愛情」作為喻體使用,而讀到句子的人,就會自然去尋找愛情的「其中一個」內涵,也正因為愛情的內涵、理解夠多,所以「像極了愛情」可以很萬用。

巢立仁又表示,各人都會有自己的主觀感受,可以對號入座,但如果將「愛情」換成其他事物,例如「工作」,就可能因為對事物已經有很多既定的想法、評價,限制了變異或多樣性,效果就不會像「愛情」那麼大。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高級講師歐陽偉豪則認為,「像極了愛情」的流行元素在於「極」字。他指出作者將「極」字當成動詞,好像愛情走到了盡頭,很有詩意,而且「像」字放在開頭,前面放什麼句子都可以。例如放入日常語句當中,「我剛剛吃了飯,吃了生魚片,像極了愛情」,就能將很日常的事,變得很有戲劇效果。

對此,台灣著名作家朱宥勳在其臉書上,「『像極了愛情』是個好玩的梗,它利用了文學上的『巧勁』」,只要你把兩件無關的東西並置,人的腦袋自動就會去補強其中關聯。而且兩者越無關,拉出來的想像空間就越遼闊。朱提到,人類的腦補能力非常厲害,所以文學有時候會借用讀者的腦補,自己不用寫太多太明,反正「讀者能聯想的永遠比你能寫出來的多」。

《吐納商業評論》主編傅瑞德撰文寫道,並不是句子的結構讓任何寫法都變得合理,而是因為它所引發的反向思考動線,以及人們對「愛情」的定義影響了認知結果。傅瑞德指出,參加這個「遊戲」的人心理受到了操控,因為並不一定真的是「隨意」寫下兩句話,除非一開始就不知道遊戲規則,而是可能會無意識的在自己的經驗庫中搜尋句子。而且兩句話之間會有自己的邏輯,在回頭檢視句子時,其實檢視的不是字面上的「隨意」,而是兩句話的邏輯與「愛情」之間的關係。

網絡上的另類評價

當廣大網友、藝人不停用這句金句寫詩的同時,可不是每一個人都欣賞這股潮流。

台灣一名網友在討論區Dcard上:「不要再像極了愛情了」。她提及,最近一堆人在學假文青說「像極了愛情」,每天滑社群網站被瘋狂洗版,直呼「來搞笑完全不好笑好嗎?一直看到被用爛的笑話,真的很無聊,比假文青還要討厭」,表示看久了有些煩躁。

此貼文引來網友共鳴,紛紛回應「你說得太有道理了,像極了愛情」、「啊這就是流行,前陣子不是『是在哈囉』也一樣大家白眼」,甚至有網友笑稱「一堆跟風仔不懂亂用啊!」。不過,也有網友表示「但是也不無道理啊,因為愛情本來就有很多種樣貌」、「雖然我也覺得講了很尷尬,但言論自由也不乾你的事」。

另一方面,《聯合報》在其評論中表示,「逢中必反的部會拿對岸的哏大玩台式政令宣導,也有點令人不是滋味」。評論又斥責交通部長林佳龍在臉書附上與高雄市長候選人陳其邁的合影,及寫道「一起做瑪德蓮、沖咖啡,像極了愛情」,批評其不免讓人民有「雙標」的感覺——既反中、又跟風。

不過,香港資深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認為,這突顯了台灣本身容許官員、政府部門保留「個性政治」。劉銳紹指出這些潮語只會在政府部門、官員的臉書、文宣上使用,在公文上不會出現,凸顯出台灣與大陸的不同。

他又認為「像極了愛情」的熱潮雖然源自中國大陸,但這類內容、用詞是兩岸三地「潛移默化」的互相滲透,正如港產片強的時候就會滲到大陸、台灣文藝早年也會傳到大陸、大陸電視劇會傳到香港、台灣,但這都是短期潮流。劉強調,台灣作為多元化社會,民眾本身自有「天生免疫力」,台灣人自然會分辨是否官方刻意滲透,不太擔心會受到官方製造的軟實力所影響。

默默看完文章,在評論留下留言,「像極了愛情」。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陳麗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