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台兒福聯盟斥資3.7億購屋引爭議,公益組織運營資金該如何分配?

有學者認為是次爭議恰體現出公眾對社服團體的刻板印象與NGO困境,最應聲討的是政府在此處的缺位,你怎麼看?

兒福聯盟4日舉行「成立兒童人權與兒少福利發展中心空間購置與規劃說明會」,兒福聯盟執行長白麗芳表示,對同仁這幾天所面對的壓力感到不捨。

兒福聯盟4日舉行「成立兒童人權與兒少福利發展中心空間購置與規劃說明會」,兒福聯盟執行長白麗芳表示,對同仁這幾天所面對的壓力感到不捨。攝:謝佳璋/中央社

端小二2019-12-05 發起

作為公益組織,兒盟是否可以使用捐款結餘購置房產?

公益組織運營資金應如何分配?其資金管理與捐款人態度之間該如何平衡?

有學者認為是次爭議恰體現出公眾對社服團體的刻板印象與NGO困境,最應聲討的是政府在此處的缺位,你怎麼看?

12月2日據網民爆料,台灣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兒盟)於11月8日以3.7億元新台幣在台北內湖買下整層服務中心,引發社會大眾關於「濫用捐款」的質疑與爭議。

兒盟執行長白麗芳表示,兒盟從28年前成立之初便開始尋覓長久服務會址,全盟共320位員工,其中180位曾在雙北捷運沿線的新店、南港、板橋,新莊、汐止,三重等地四散辦公,而如今終於整併到了捷運沿線約20多年屋齡的內湖商辦的「兒童人權與兒少福利發展中心」中。

兒盟也於昨日發表聲明,新中心中員工辦公空間僅佔35%,其餘65%將用作給弱勢及高風險家庭使用的會談室、輔導團體室及兒童治療室、弱勢兒童營隊活動等多功能服務空間。

雖然兒盟一直保持資金公開透明的傳統,突如其來的3.7億購房事件被爆光還是引發群眾熱議,兒盟有沒有資格使用捐款結餘購買房產?以兒盟為例的公益組織又應如何合理使用捐款?公益組織應如何幫助目標群體?是否應考慮捐款人的態度與知情權?種種疑問使得群眾將目光聚焦到以兒盟為例的公益組織的運營與原則問題上。

兒盟為何要在內湖購買房產

許多網友表示,在租房、跟政府申請房屋這二項選擇存在的情況下,買房似乎並非迫不得已。同時,內湖處於商業區,價格勢必高於偏遠地區。

兒盟回應以上疑問稱,政府批房變數大,聯盟其中一個據點兩年來被迫搬家四次,「嚴重影響員工工作和案家服務品質」。同時,租房價格歷年來持續走高,以北區的180位員工為例,若保持四散辦公的形式,每年租金將高達數百萬元,「對兒盟而言是筆看不到未來的龐大行政負擔」。而購置房產需要考慮安全防震、便捷、有足夠空間用以層出不窮的新服務等方面,綜合下來,內湖為最佳的選擇。購房所用資金則是來自於政府自1998年提撥下來,規定可使用的行政成本結餘,是在好心企業用公益價予以協助後進行購置的。

但後據《蘋果日報》調查發現,房價並非明顯比市價便宜的「公益價」。

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祕書長陳琬惠昨日稱,許多社福團體因服務所需,如要安置老危、受暴婦女、受虐兒童等,都會用善款購置不動產作為緊急安置或庇護處所,避免租約到期搬遷而影響要保護的對象,且均須事先報准主管單位同意。今日,衛福部社工司長李美珍表示,兒福聯盟屬於文教基金會,主管機關為教育部,兒盟曾在1997年9月向衛福部申請勸募「搶救生命、棄兒不捨-籌募棄兒生活照顧基金」,該勸募的費用皆用在申請的計畫內,並沒有額外做其他的用途。

公益機構應如何使用資金

此次爭議中,有非常多人提到「我希望我捐的錢能直接用在孩子身上」,例如買東西給孩子、補貼他們的學費、提供父母養育津貼、補助兒童醫療費用等。

兒盟的公開資料顯示,聯盟每年有55%的收入將用於直接服務上,包括個案服務與安置,以及經濟物質補助等。Right Plus 創站主編葉靜倫同時表示,兒盟也關注到了除貧困及資源不足的問題外,更深的時代性的一些困難,例如針對偶像崇拜與網紅影響力展開調查,針對網路交友與社群中的兒少受害申訴也成立專線等。

政大社工系教授王增勇認為不應苛責兒盟,穩定的辦公空間有利於社服團體運作,而公眾對於社工就應刻苦耐勞的刻板印象也應被打破,助人者擁有更好的資源才能幫助更多弱勢群體。

與「愛心資源」的有效溝通

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祕書長陳琬惠昨日還表示,兒盟置產「只是因為事先未揭露,第一時間又講不清楚,才會引發風波」。兒盟否認了關於購置新服務據點一事有任何隱瞞意圖,僅是「希望待服務中心成立後,再對外公布」。

自2005年起,兒盟加入了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並於該組織網頁上公布自2006至2018的年度財報。並且,兒盟每年都固定向教育部報備,定期接受政府各項評鑑,且每年都請會計師辦理財簽和稅簽,由主管機關和外部的專業人員進行監督。

但「愛心資源」的流動往往並非如兒盟所為一般順利。《聯合報》指出,「台灣不缺愛心資源,缺的是愛心資源怎麼妥適的分配給公益團體」。愛心面前,一些組織不時「私心作祟」,最該建置的公益信託制度,因不要求運作透明,且公益支出比率極低,「竟然淪為大財團避稅天堂」。

「透明、接受檢視」的財政流動,累積的捐款究竟該如何運用才叫做「合理」,葉靜倫稱,諸如此類的問題是負責任的組織與捐款人需要持續溝通的。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王筠琪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