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平均約三位已婚女性就有一位曾遭受親密關係暴力,社會支援措施在哪裡失了效?

蔣勁夫又出手,宇芽家暴上熱搜,親密關係中的暴力何時才能停手?

西班牙一個反對性別暴力的遊行,示威者將面具、鞋子和標語牌放在地上。

西班牙一個反對性別暴力的遊行,示威者將面具、鞋子和標語牌放在地上。攝:Marcos del Mazo/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端小二2019-11-27 發起

暴力是否會「遺傳」?「原生家庭」是否能成為藉口?

當暴力來自我們最親的人,法律應如何走進家門?社會又能為家暴做點什麼?

11月25日是世界反家暴日。當日晚上,一個名為「面對家暴不再沈默」的話題登上了大陸微博熱搜第一:它曝光了一段電梯監控視頻——一名赤膊男性使用暴力,強行將一名縮在電梯一角的女性拖了出去。視頻中的女性是仿妝博主@宇芽YUYAMIKA,她面對鏡頭進行血淚控訴:她一年內先後被繪本師前男友沱沱家暴5次。此次「電梯事件」十天後,她再次遭受了家庭暴力,被打到尾骨骨折無法站立後,還被踢數腳,施暴者甚至把鞋底踩在她的臉上。

視頻中還出現了施暴者的兩位前妻,她們也說出了自己曾經遭遇的傷害。她們之前並非從未想過控訴暴行,只是因為沒有證據和害怕受到威脅。施暴者卻在微博炫耀自己多次離婚,還以「都想跟我覆合」的幻想來彰顯自己的魅力。

施暴者沱沱目前未有作出正式回應。事件曝光後,他已關閉微博的留言功能,同時又更改「個性簽名」,稱「所有罵我和電話騷擾我的人不得好死,我就想問一句關你們屁事」。

就在宇芽發聲的一天前,曾經自殺未遂的韓國女星具荷拉自殺離世,許多媒體追溯到具荷拉前男友的家暴和私密視頻威脅。

而在宇芽發聲的後一天,蔣勁夫外籍女友Julieta在社交平台發文再次控訴蔣勁夫家暴,稱和蔣勁夫住一起的日子像在監獄裏,他是個控制狂、暴力狂和妒忌心很強的人。文中還提到蔣勁夫多次對她使用暴力,甚至威脅要殺了她。此外,蔣勁夫還羞辱他自己的父母。

家庭暴力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比想像中要普遍。

據聯合國統計,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女性都遭受過身體或性暴力,大部分的施暴者是她們的親密伴侶。2017年,大約有五萬女性因遭受家暴而喪生,受害女性往往在生前就曾長期遭遇家庭暴力。從殺人動機來看,大部分案件都同吃醋或擔心離異有關。報告書的作者認為,對女性的暴力往往同男權社會的固有觀念有關。那些認為男性對女性擁有性支配權和主導權的男子,往往更具有對女性施暴、甚至殺害女性的傾向。聯合國的報告指出,教育程度低下、兒時遭遇暴力、酗酒以及暴力傾向強都是造成兇手施用暴力的重要因素。

據聯合國統計,同人口總數相比較,非洲女性的境況最為危險,而歐洲女性相對則比較安全。在中國,4.3 億個家庭的門後,30%的已婚婦女曾遭受家暴,受害者平均遭受 35 次家暴後,才會報警。全國婦聯調查顯示,全國2.7億個家庭中,24.7%的女性曾遭受家暴;每年有9.4萬女性因無法忍受家暴而自殺。

中國大陸反家暴的法制化進程在晚近才開始,普法任務艱巨。2016年3月,中國正式施行反家庭暴法,推出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遭受暴力的受害者,可以向公安機關申請「家庭暴力告誡書」,可以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國法院共審查5860件人身安全保護令申請案件,發出3718份人身安全保護令,核發率為63%。

台灣的家庭暴力防治法參考自美國,今年已邁入第21年,期間歷經多次修法,逐步將服務對象及服務內涵擴大保護至滿16歲以上非同居親密關係暴力及目睹暴力的受害者。台灣法務部門自2008年至2017年統計,全台地檢署十年共受理51083件家暴案,偵結72441名家暴案被告,男性被告人數是女性的5.6倍,10年中以2016年的6808案最多。這些數據背後可能還有大量沈默的受害者。

香港《家庭暴力條例》至今已有37年的歷史。每年約有3,000宗新增家暴舉報個案。

為什麼?暴力的「遺傳特性」,邊界感與操縱

心理諮詢師盧悅在自己的文章中給家暴男做了一個畫像,包括(1)情緒易沖動;(2) 自戀、自負又極度自卑(3) 超級控制狂。他在文章中還提出,家暴所影響的不只是一代人。一部分目睹家暴或經歷家暴的孩子,長大可能認同父母的暴力。

有研究發現,50%至70%的成年施暴人是在暴力家庭中長大的。長大後,當家庭沖突出現,不知道如何維持邊界,更不知道如何處理沖突,只能發作從小印刻在他們身體中的經驗,就是暴力。

此外,據The National Domestic Violence Hotline(美國全國家庭暴力熱線)的數據總結,虐待不斷發生,很多時候是因為不知道自己受到了侵害,掉入一種心理操縱的陷阱。Gaslighting(煤氣燈光)是家暴心理諮詢中用來解釋施虐者心理操縱陷阱的一個形象名詞。施暴者試圖去改寫被施暴者對「現實」的認知,以實現阻止對方報警,得到原諒,以及不斷的施暴。

例如,每一次暴力的發生,受虐者都很可能被施虐者認為是「始作俑者」——「都是因為你我才做出了那麼出格的行為」,「都是因為你才讓我變成這樣」。

當施虐者不斷地指責受害者,說受害者讓他失望時,受害者很可能會不自信或者低自尊,甚至相信施虐者是對的。經歷得越多,他們越覺得這是可以接受的,就像是次事件中,宇芽提到自己被不斷的「洗腦」。

尋真相,還是零容忍?

蔣勁夫去年12月就層因日本女友而被網民群攻,但其微博道歉後,有許多人叫好,甚至許多他娛樂圈的「朋友」依然支持他,認為網友應該不要太早下結論,並爆出其女友愛玩等問題。據心理諮詢師盧悅分析,這些人秉承的觀點叫做:這世上沒有無辜的受害者。文化上,他們認為男人打女人,天經地義。理性上,他們認為男人打人,都是被女人激怒的。女人有問題,去夜店又騙人,的確該打。

盧悅坦言,自己作為一個婚姻情感方向的心理諮詢師,見過太多「合謀」的家暴,但都不覺得「故意傷害罪」能夠被洗白。

有評論人認為,面對親密關系暴力,我們應該採取零容忍的態度,而公眾對這個問題的認知還不夠,最近爆發的蔣勁夫毆打女友後眾多明星的表現就是一個例證。即許多人認為打人如果有理由(所謂真相),這種行為就不算太惡劣,而是情有可原。

此外,心理平台knowyourself也發文從心理學角度力挺「零容忍」。文章指出,很多人都誤以為,暴力和虐待行為是由於虐待者的失控。但事實上,它們是虐待者們蓄意的選擇,目的就是控制你。他們會選擇事件地點來施虐,他們表達的愛是他們操控的手段,他們必須為此付出責任。施虐者或許成長於一個充滿暴力的家庭中,但無論他們的成長經歷如何,都不能為他們的暴力行徑背書。

怎麼辦?

法律能再多大程度上為受害者提供保護?在宇芽事件中,施暴人多次提到「你去告吧,你吿不贏我」「你吿我,我弄死你」的威脅。在家庭這種私密場所,尤其是施暴者絕口不認時,法律上的取證就變得相當困難。目前,較為有效的證據包括出警紀錄,傷情檢定和錄音錄像,這些證據在權力機器不對等,輕中重度家暴中很可能缺失。宇芽是因為逃到電梯處才有公共錄像。

在香港和台灣,依然存在「暴力」界定不清,取證困難的問題,各地網民結合自身經驗,均有抱怨家暴不到一定嚴重程度法律很難介入。不過,港台發達的社工體系可以及時為受害者的支援。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 辛迪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