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嫦娥四號」成功登月,太空政治局勢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動?

有評論認為,「中國的長期目標是月球殖民,將其作為巨大的能源供應源,」你怎麼看?

圖為嫦娥四號着陸器監視相機拍攝「玉兔二號」巡視器走上月球表面的一刻。

圖為嫦娥四號着陸器監視相機拍攝「玉兔二號」巡視器走上月球表面的一刻。圖:Imagine China

端小二2019-01-04 發起

中國「嫦娥四號」成功登月,美俄對分的太空政治局勢將會發生變動嗎?

有評論認為「中國的長期目標是月球殖民,將其作為巨大的能源供應源」,你怎麼看?

不少評論指出中國太空成果可能會使其內部民族主義情緒繼續高漲,你怎麼看?

中國政府1月3日宣布,「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South Pole–Aitken basin)撞擊坑內軟着陸,並透過「鵲橋」衛星將月球背面地表影像資料傳回地球,「嫦娥四號」同時攜帶了一組內含蠶卵、馬鈴薯與阿拉伯芥種子的小型實驗室,以測試月球重力對生物生長影響。中國國家航天局稱,是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

「嫦娥四號」於2018年12月8日自四川省西昌衛星中心發射,繞行月球22日後在1月3日上午於始終背離地球一側的「月球背面」著陸成功,其落月過程地球方向不直接可見,所有與地面通信聯絡均需依靠半年前發射的「鵲橋」中繼衛星完成。

2013年,「嫦娥三號」成功在月球正面著陸,使中國成為繼美國與俄羅斯之後的第三個可實現軟著陸登月的國家,而是次「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的著陸,則是中國成為首例。

據BBC,月球背面多山且崎嶇,不如正面平坦,因而難度較大,美國早在1962年的「游騎兵四號」曾硬著陸月背撞毀。

與此同時,「嫦娥四號」搭載了一組由中國28所大學設計的「小型生物實驗室」,將進行多項科學實驗,包括嘗試培育種子、昆蟲等,中國政府表示,實驗目的是為測試月球重力對地球生物生長的影響,相關數據也會用於「月球基地」的建設。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局長 Jim Bridenstine 指,這次登月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與中國國家航天局密切合作的澳門科技大學教授祝夢華也對《紐約時報》表示,「這次太空任務表明,中國在外太空探索方面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而與此同時,中國在太空競賽中的角色及太空國際形勢,也備受關注。

據《紐約時報》,中國計劃在2022年前全面運行其第三個太空站,在2030年前將宇航員送入月球基地,並向火星發射探測器,其中包括能夠將火星表面樣本送回地球的探測器。而美國獨立分析師 Namrata Goswami 認為,探測器正在探索的地方可能成為未來的燃料供給基地,「中國的長期目標是月球殖民,並將其作為巨大的能源供應源。」

《衛報》記者 Mary Dejevsky 撰評表示,中國在目前的太空格局中是否受歡迎尚是一個疑問。她認為,美國與俄羅斯在冷戰之後已在太空中建立了一種協作性關係,二者花了半個多世紀才達到相對平等的狀態,然而,中國在太空方面的動作很可能打破這種局勢。

此外,《紐約時報》還提到,中國在2018年共發射了38枚火箭,其進入太空競賽的成果已成為其宣傳國家榮譽的來源之一。《衛報》也提及,除中國可能崛起為超級大國引起的太空政治及地緣政治問題之外,其太空成就也可能成為激勵內部已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的重要原因之一。

繼1969年美國實現人類首次登月後,現已50年,各國也均開始準備對月球及太空的進一步探索,印度與俄羅斯的「月船2號」(Chandrayaan-2)登月探測器預計於1月底發射,日本政府則表示希望在2030年前實現太空人登月,美國則準備進行月球商用載荷運輸,俄羅斯有意2023年嘗試建月球基地。

中國「嫦娥四號」成功登月,美俄對分的太空政治局勢將會發生變動嗎?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