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中國高考取消體育特長等加分項,這是體現公平,還是會導致學生千人一面?

升學考試誰能享受加分?加分是否鼓勵多樣發展、推進教育公平?如何完善加分機制?

廣西一位高中生於高考考畢後跑步離開考場。

廣西一位高中生於高考考畢後跑步離開考場。攝:VCG/VCG via Getty Images

端小二2018-03-21 發起

是否應有大學考試加分?誰能享受加分政策?

特長加分是推動學生全面發展,還是城鄉教育的進一步不平?

少數民族、僑胞等特殊身份考生該不該享有加分?如何保證加分的公平性?

月初,中國大陸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關於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其附件顯示,2018年高考不再出現體育特長生、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秀學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蹟等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

除退役軍人外,2018年大陸高考可享受加分政策條件包括:①邊疆、山區、牧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少數民族考生;②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和台灣籍考生;③烈士子女。而可享受優先錄取條件的則有散居在漢族地區的少數民族考生、獲得共青團中央志願者守信聯合激勵系統認定的5A級青年志願者考生及符合因公犧牲、平時二等功以上、戰時三等功以上等條件的軍人的子女。

中國大陸自1978年起,對學科競賽獲獎者、體育藝術特長生、三好學生等實行高考分數優惠政策。此外,對三類身份考生(包括少數民族、烈士子女等)也實施適當加分。根據教育部2009年出台的高考加分政策,加分形式可分為三種:「加20分投檔」、「加10分投檔」、「優先錄取」。

「加20分投檔」條件包括:

  • 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跡受到省級及以上黨委、政府表彰者
  • 獲下列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省賽區一等獎或全國決賽一、二、三等獎的考生(簡稱競賽加分)
  • 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含全國青少年生物和環境科學實踐活動)、「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及全國中小學電腦製作活動一、二等獎者
  • 在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或國際環境科研項目奧林匹克競賽中獲獎
  • 獲國家一級運動員稱號的考生,和參加重大國際體育比賽、全國運動會、全國中學生運動會、世界中學生體育比賽選拔賽獲前六名以及參加上述比賽獲得國家二級運動員稱號的考生

「加10分投檔」條件包括:

  • 少數民族考生
  • 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和台灣省籍考生
  • 烈士子女

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殘疾軍人、因公犧牲軍人等特殊條件下的軍人及警察的子女可被「優先錄取」。此外,對於退役軍人參加高考,也有相應的加分和優先錄取政策。

2014年,根據《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和《教育部、國家民委、公安部、國家體育總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關於進一步減少和規範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2015年起將取消體育特長生、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秀學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跡等五項加分項目。但對於2015年之前已獲得以上獎項或名次考生,各省可自行決定是否仍具加分資格。

台灣方面,教育部有特種身份學生成績優待措施,經證明後該類學生可在大學升學推薦或指考中,獲得一定比例加分,一般最高加分幅度者可達33%。包括但不限於: - 派赴國外工作人員子女 - 通過族語測驗且本籍為台灣原住民族的學生 - 通過蒙藏語測驗且具有台灣戶籍之蒙藏考生 - 參加國際性學科或術科競賽成績優良學生 - 退伍軍人 - 僑生(主要為台僑) - 身心障礙者

香港方面,DSE(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上沒有特別的加分政策。但針對運動員考生,八大院校有運動員推薦錄取計劃,2016年逾50名精英運動員入讀大學。

高考加分項目原意是為了選拔人才、彌補高校招生制度缺陷,但由於實施中存在一定不公平性及弄虛作假現象,長期引發爭議。社會上一直有呼籲取消高考加分的聲音,但具體哪一項該取消或該保留,也成了各方爭論的焦點。

針對大陸特長加分(如競賽、體育等),許多人指出,如今競賽項目已畸形化、功利化。奧賽原本只針對少數有天賦的學生,但由於20分的加分,許多本沒有特長的學生因此專攻競賽科目,導致偏科;且部份創新大賽存在弄虛作假,專家「指導」變「製造」,出現中學生達博士生的水平;而競賽加分對農村考生極不公平,他們基本沒可能參與相關比賽,即使他們的分數能上清、北錄取線,卻可能因這20分失去機會。

但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李小魯認為,人有各種各種的素質優長,有人擅長體育、數學,有人擅長技能操作,但高考前這些都被抹殺了,這是制度設計的不足。加分利於人才多樣性、個體性、差異性的發展,如果一味取消,就只有千人一面的教育。

針對少數民族、三好學生等加分,大陸多地曾爆出有考生民族加分作假體育加分作假,而浙江省在前幾年取消優秀學生幹部加分政策,原因是「加分標準過於模糊,受益者大多為領導幹部的子女,比重嚴重偏離了合理的範圍」。

而台灣針對原住民考生的加分也備受爭議。2002年台灣教育部廢除聯考,實施指定科目考試後,台灣特種考生加分人數激增近千人。2004年,共2396名特種考生獲加分,其中享有加分33%的原住民考生有1142人;逾20位考生以台灣原住民身份獲得加分,考上台大醫學系,引發社會激烈爭論。此後,政府採取語言認證考試,嚴格限制原住民考生認證,並將特種考生名額改為「外加」,照顧教育公平性。

2018年大陸高考加分政策中,針對少數民族考生作了地區限制,以湖北省為例,加分考生限於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轄的恩施市、利川市、建始縣、巴東縣等10個縣/市。但不少人仍對「三僑」子女加分、取消競賽等加分抱有不滿。教育學者熊丙奇認為,取消各鼓勵性加分後,學科競賽、科創競賽獲獎等學生,可通過高校自主招生獲得該校高考加分;藝術、體育等特長生,可以參加高校高水平藝術團、運動隊的招生。

高考加分項目備受爭議,誰能享受加分?該加多少分?你怎麼看?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