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九十年代的中國外交:韜光養晦、突破封鎖的努力中,如何隱藏着戰狼的前奏

貫穿九十年代的雙軌外交,至今仍影響着中國的走向。

九十年代的中國外交:韜光養晦、突破封鎖的努力中,如何隱藏着戰狼的前奏
1999年5月9日,美國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之後,中國示威者在美國大使館抗議,與軍警發生衝突。攝:Chien-min Chung/AP/達志影像

(韓大狗,學者)

在一個關於「什麼讓你覺得祖國強大了」的知乎問題下面,有一個2023年的答案曾經這樣寫道(該答案現已刪除):

以前:
鷹醬:兔子,你船上有違禁物品,我說你有你就有,我現在就要派人上去搜查。
兔子: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我忍。
現在:
鷹醬:兔子,我懷疑你這船上有違禁物品。
兔子:你說得對,還真有,鷹醬我勸你少管閒事,否則去你西海岸放煙花,你也不想看到阿拉伯沙漠和西伯利亞高原長出數不勝數的無人機和防空導彈吧。

「鷹醬」和「兔子」來自民族主義動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分別指代美國和中國。這裏對於當下中國外交和軍事實力的想象,當然是誇大的(中國並不能號令俄羅斯和阿拉伯國家共同挑起世界大戰),但卻也代表了民族主義者關於「祖國這麼流氓我就放心了」的流行敘事。而這種「中國崛起」的想象,又與作為對照的「以前」分不開。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