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入江昭:讀《中國人與美國人》——美中關係一段被忽視的「共有的歷史」

共有的歷史不存在互斥性或排他性,那種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永不改變的文化傳統,不論經歷多少跨文化聯繫依舊保持其完整性的論調,有時反而扼殺了國際關係研究的發展。

入江昭:讀《中國人與美國人》——美中關係一段被忽視的「共有的歷史」
歷史學者徐國崎的新書《中國人與美國人》從國際史角度切入分析兩百年來中美民間交往的共有經驗如何影響兩國關係發展,為當下考察美中、台美中關係的急迫提供歷史的參照。圖為美國紐約唐人街,攝於1952年。

【編者按】:貿易干戈未止,中美關係緊繃——國家間的政經權力鬥爭,往往最為牽動人們的神經。可是,國際關係只是「國與國」的外交關係嗎?歷史學者徐國崎的新書《中國人與美國人》梳理了兩百年來中美民間交往的共有經驗,分析這些交流如何影響兩國關係發展,為當下考察中美關係提供歷史的參照。本文為哈佛大學歷史系榮譽教授入江昭為該書所作的序言,《端傳媒》獲貓頭鷹出版社授權編修轉載。

《中國人與美國人》這本重要著作的副標題是「一段共有的歷史」,畫龍點睛地說明作者徐國琦教授對美中關係歷史的了解,也點出當今史學的關鍵發展之一。

徐國琦教授本人正體現了「共有的歷史」的精神。他於1962年在安徽省出生,其後前往美國接受教育,現在是一位傑出的歷史學家,對中國、美國,乃至全世界的歷史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他的一生經歷,正是中國歷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