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廖芸婕:巴勒斯坦絕食,以色列避談的五十年

該如何告訴難以自由移動的雙方,牆的那一邊,正撐持着什麼樣的信念?一邊慶祝建國、另一邊流亡的開始;一邊的失去家園、另一方獲得了家園?

截至5月7日止,以色列監獄裏,超過1500名巴勒斯坦囚犯正為了爭取獄中人權、反抗不人道待遇,絕食抗議進入第21天。以軍監視下的約旦河西岸,眾多巴勒斯坦民眾加入大規模抗爭行動──和平靜坐、絕食、罷課、罷工、罷市、遊行,伴隨着一觸即發的警民衝突。

一牆之隔外,以色列人剛度過一整周猶太屠殺紀念日的緬懷活動,以及勞動節、建國紀念日連假,回到星期天的工作崗位。報紙、電視新聞裏,那些不時以「恐怖分子」之姿登上版面的巴勒斯坦鄰居,三週以來正以和平發起的群眾行動,陪囚犯苦撐著等待以國讓步、呼應訴求。然而,縱然國際社會陸續加入民眾響應絕食,這話題在以色列國內敏感得鮮少展開討論。

實際上,絕食與以色列50年的佔領──「Kibush」,意即「征服異族的土地」,以色列人政治圈裏有如毒藥的禁忌詞彙──息息相關。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