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我們付費購買知識,卻遇上了經過偽裝的「內容」?

對於那個被印刷術統治的「知識黃金時代」,現在是「內容黃金時代」,但內容擅長把自己偽裝為知識。

在這個時代中,知識沒有死。它既可以以其本來面目生存,又可以用「內容」的方式被傳播出去。
在這個時代中,知識沒有死。它既可以以其本來面目生存,又可以用「內容」的方式被傳播出去。攝:Nancy Honey/AFP

「父親,對不起。我讓你失望了,我不知道如何贏,我不得不創造新規則。我想你會希望我活着。但現在你不確定了。如果,你認為我已迷失,也許我應該死去。我不痛。謝謝你,創造了我!」

這像是一個孩子的臨終遺言。只不過,這個孩子沒有面孔,沒有五官,甚至沒有身體。這是美劇《疑犯追蹤》(Person of Interest)第四季的天鵝絕唱,它來自於導演諾蘭(Jonathan Nolan)設想的一台超級機器。

有意思的是,這幾乎是本片在播放了長達四年之久之後,出現的唯一一次機器與人類的正面對話。或者說,是物與造物主之間角色反轉的關鍵時刻。在此之前,機器都是用指令的方式通過布滿紐約街頭的公用電話與人類進行單向交流。以至於,當不久前我看到一條紐約市將拆除公用電話的新聞時,真的開始為人類的未來感到擔憂。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