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徐歆惠:在陪南蘇丹哭泣之前,你應該先知道「全球噤聲令」

從2017到2020年,特朗普的全球噤聲令將造成650萬非預期懷孕、210萬不安全墮胎,以及超過2萬個孕產婦死亡。

2017年1月20日,台灣的聯合報刊出系列報導,記錄兩位台灣女孩到南蘇丹從事人道援助的見聞,引起許多關注。報導之一用感性的口吻,描述兩位台灣女孩不畏艱難前進南蘇丹、把難民故事帶回台灣,作為「以分享改變世界」的正面範例。另一篇報導則簡要交代南蘇丹內戰的原因,花了大部分篇幅描述南蘇丹衝突的人道危機,最後以非營利組織「開路夥伴」(Make Way Partners)在當地提供教育、培養和平種子作結。

兩位女孩冒險犯難到南蘇丹幫助難民的精神,固然令人敬佩,但假如該報導旨在喚起大眾對武裝衝突與性暴力等議題的關心,甚至採取行動,那麼讀者也應該進一步思考:此種人道援助論述的宗教與性別政治,以及其與特朗普「全球噤聲令」的關連。

南蘇丹,衝突不斷的血淚史

歷經長達22年的南北戰爭,南蘇丹於2011年7月正式獨立,這個全世界最年輕的國家旋即在2013年12月陷入內戰。蘇丹人民解放運動(Sudanese People’s Liberation Movement, SPLM)是領導南蘇丹對抗(北)蘇丹的主力、也是南蘇丹獨立後的執政黨,該政黨內部的權力鬥爭導致分裂,當時的副總統 Riek Machar 帶領反政府軍(Sudanese People’s Liberation Movement-in-opposition, SPLM-IO)掀起南蘇丹內戰。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