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是充滿希望的春天,也是令人絕望的冬天。
狄更斯《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 by Charles Dickens, 1859)
狄更斯《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 by Charles Dickens, 1859)
今屆香港立法會選舉提名塵埃落定,早前擔憂的局面亦成事實:所有主張變更香港主權(包括獨立、歸英)的候選人,均被選舉管理委員會(選管會)以「不擁護亦無意擁護《基本法》」為由,取消參選資格。而早前於新界東補選嶄露頭角的本土民主前線(本民前)候選人梁天琦,更被選舉主任以其言行往績之類「傳聞陳述」(Hearsay)為根據,信納其並非由衷放棄港獨立場而禁止出選。
選管會淪為《1984》中的「真理部」(Ministry of Truth),不但越俎代庖擔當法官角色,審查參選者的政見及思想,最終更以主觀的標準,判斷參選者政治立場能否變更,變相終身剝奪個別人士政治權利。政府是否合理合法地考慮選舉資格,昭然若揭,香港選舉距離專制社會下的「鳥籠民主」,又邁進一步。
事件發展至今,本土派焦點已不止於研究選舉策略、如何投票等問題。本土派真正關心的,一方面是他們經歷一場選前政治審查後元氣大傷,如何重整旗鼓、在議會內外分進合擊;另一方面是,本地政治敗壞至此,香港距離憤懣爆發,轉化為社運甚至革命之路,究竟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