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踏單車有很多不得不知道的「常識」──例如踏單車是休閒活動、騎行者只能夠在單車徑上踏單車、單車不應該跟車輛爭路、單車入港鐵應該要拆轆……猶記得在不久前的論壇,起動九龍東的專員談起啟德的規劃,大談bike-sharing有多好,但仍不忘補充一句(大意):「在香港市區踏單車比較麻煩,作為一種休閒活動,它只能發生在新界的單車徑中」。
在這樣的一個城市,在市民官員對單車角色和功能普遍認識不足的前提下,旅發局在上週末舉辦的單車節劣評如潮,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封路變成擾民、路線設計一團糟、連旅發局總幹事本人也栽了一個跟斗。
問題是為什麼辦一個單車節要如此大費周章?假如城市設計本身已經考慮到單車使用者的需要,對單車騎行者有足夠的保護,那麼我們根本不需要這樣的一個單車節,單車騎乘就成為城市生活的日常,而不是一年才有一次的節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