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60多年,內地的經濟表現總是不能逃離「一放即亂,一收即死」的魔咒,今次內地股市爆破也正好印證政府過分介入市場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經濟週期是周而復始的,一旦政府以政策改變週期,最後多是得不償失。以金融海嘯期間中央政府推出4000億元刺激經濟方案為例,從穩定經濟增長的角度來看,這方法的確短暫地改善了內地的經濟表現,但卻帶來了嚴重的後遺症,包括生產過剩、去存貨、樓市泡沫、影子銀行、地方債等等問題,最終再次令經濟放緩。
中央政府在過去幾年已逐步放鬆宏調。在2014年11月,人行更開始減息,但始終未能解決內地經濟放緩的局面。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表的「2015年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今年內地經濟增長預期也只有6.8%,低於總理李克強所訂下的7%經濟增長目標,看來權威機構也不太看好中國今年的經濟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