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最新
愛被啟迪未必是福
有時,喚醒慾望,啓發精神,需要智慧,而不動聲色,靜觀其變,任它自生自滅,需要更大的智慧。
愛是滾石上山
一次被我們視為全部未來的情感走向了終點,像一塊被我們傾盡全力滾上山的巨石回到了原點。
為什麼特朗普這麼low 民調卻一直high?
似乎所有政治規則對杜林普的競選都不再適用,沒有什麼能阻止他在選戰中一馬當先。
評論|
特立獨行的反對者──區龍宇(下)
**** 泛民的反對者 大專畢業後的區龍宇,當了中學教師,教中文及中史。雖然轉過學校,但教師一職,還是做到退休...
評論|
特立獨行的反對者──區龍宇(上)
2015年的6月4號晚,學生在維園的悼念舞台上燒毀基本法,要求修憲,引來社會討論,不少學者以至議員口誅筆伐,少...
葉千榮:安倍道歉了,但這不是關鍵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發表戰後70年談話,就「侵略行為」表示「道歉」。可縱觀歷史,我們應該知道更多。
【讀端給你聽】刺耳的聲音不見了?中國調查報導的冬天(上)
10年前的那個江湖,調查記者以兄弟相稱,他們互通有無、行動一致,希望用自己的報導行俠仗義。
評論|
尹月:「美國夢」的黯淡與重建
「窮孩子」既無法從父母處獲得足夠支持,也無法向公共機構求助,與「富孩子」之間的鴻溝難免演變得更加不可逾越。
BREAKFAST
你的雙手染滿厚重的血……
訪村校・棍網球
Sat 15/8 村校大笪地 一群有心人透過藝術為一所已荒廢的村校賦予第二生命,帶孩子來這裏,跟村民搓一個艾餅...
【讀端給你聽】刺耳的聲音不見了?中國調查報導的冬天(下)
報導做不了、發不出,比這更大的打擊是──他們發現社會並沒有因為他們的報道而發生改變。
評論|
宋志標:災難中的感動模式如何取代問責?
汶川地震,是感動模式與問責模式以最大規模交集的歷史時刻。這是感動模式起死回生、問責模式轉向衰落的標誌,兩種模式交錯、較量,埋下了許多伏筆。
1
...
1,180
1,181
1,182
...
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