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系列」、《爸媽不在家》等作品,已經成為新加坡電影的一種標誌,或謂新加坡的「軟實力」。與此同時,香港電影迅速被中國的龐大市場消化。
即便在執政黨內部,圍繞着胡耀邦這個政治符號的爭議也從未絕跡,不同的人們對於他的諸多政治主張存在着不同看法。隨着2015年的到來,留給執政黨思慮躊躇的時間越來越少。
雖然許多人記住胡耀邦、感念胡耀邦是因為他那些在共產黨內顯得不太「主流」的東西,但習近平講話中的胡耀邦,就是中共高級領導人的「標準相」。
紀念胡耀邦,如果尊重民意,最好是改變錯誤的歷史定調,給「自由化」正名,給胡耀邦以公正評價。
那怕新的社區模式連結到相當數量的坊眾,帶來實質的建設成果,但只要過不了半數,不能取得議席,各種社區嘗試再出眾成功,也只能戞然而止。
兩年前,2013年冬天,一批韓國大學生於大學校園內的民主牆上,留下了一個慰問其他同學的疑問:「你生活過得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