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讀手記

記者跑在前線緊抓真實的情緒呈現,讀者在螢幕背後捕捉細膩的地方感受;記者與讀者,那些思想掙扎經沉澱後在這裏被記錄下來。

讀者來函:用事實擊敗「事實」?論特首辯論Fact check

讀者來函:用事實擊敗「事實」?論特首辯論Fact check

Fact Check 能看到候選人確實有表述不準確之處,但也有不足之地。

讀者來函:回應「美麗性教育」,看似浪漫開明,實則父權

讀者來函:回應「美麗性教育」,看似浪漫開明,實則父權

如果我們每天都能觀察身心感受的變化,也願意和親近的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及體悟,性何必教。

「零時政府」的第24次黑客松:挖坑和跳坑的派對

「零時政府」的第24次黑客松:挖坑和跳坑的派對

全球資料開放日,讓黑客松遇上g0v,是一件很酷的事。

會員來函:無條件的傾聽是一個承諾,幾乎是愛情

會員來函:無條件的傾聽是一個承諾,幾乎是愛情

每個人都可以傾訴自己的故事,每個人都可以慨嘆別人的生活。

Your Opinion:「政治,成了我與父親之間的話題禁區」

Your Opinion:「政治,成了我與父親之間的話題禁區」

「我什麼都不會告訴你了」、「書讀得越多越反動」、「你有極權情結」、「你少不更事」……政治,成了家庭對話的雷區。

給P的回信:「成年人的虛偽」是可以斬斷的

給P的回信:「成年人的虛偽」是可以斬斷的

我們可以選擇要做怎樣的普通人。

給A的回信:這世界的歌聲,當然與你有關

給A的回信:這世界的歌聲,當然與你有關

生活不總是勵志,但不要因此懲罰自己。

讀者來函:偏左的我和偏右的爸媽如何相處

讀者來函:偏左的我和偏右的爸媽如何相處

「我以後都不會告訴你們了。」

胡慕情:回一位學生對於新聞工作者定位的疑問

胡慕情:回一位學生對於新聞工作者定位的疑問

當你目睹一個女孩正被強暴,你會先拍攝照片,或是前去解救?

讀者來函:謝謝,我不愛台灣

讀者來函:謝謝,我不愛台灣

受夠了那種因愛而產生的無條件服從,受夠了好像只要多說兩句「我愛台灣」,就能讓這個社會接納我。

Your Opinion:「不涉政治」,表面文章?魔鬼細節?

Your Opinion:「不涉政治」,表面文章?魔鬼細節?

台灣高校被揭簽「一中承諾書」,惹輿論風波,更遭教育部調查。不論真心或意假,「不涉政治」的承諾最好反應了兩岸交往的困境。

讀者來函:民主的台灣,請不要用我老家的方式對待我

讀者來函:民主的台灣,請不要用我老家的方式對待我

承諾書不是一紙空文。雖然我只來台灣停留一百天,但我也有權利在這片土地上和任何人一樣呼吸自由的空氣。

Your Opinion : 《La La Land》的導演,喜歡的可能是假的爵士樂

Your Opinion : 《La La Land》的導演,喜歡的可能是假的爵士樂

行大眾評審制的奧斯卡是工業獎,其所反映的行業水平,可能並非藝術的最佳水準。

如何使用網絡論壇、社交平台,發現讀者關心的新聞?

如何使用網絡論壇、社交平台,發現讀者關心的新聞?

如何第一時間發現讀者關心的潛在熱門話題,是新聞工作者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讀者來函:《夾邊溝祭事》,在重現過去裏爭奪未來

讀者來函:《夾邊溝祭事》,在重現過去裏爭奪未來

反右運動已過去六十年,向極權政治下的血案要求清算,尋求轉型正義,還待何時?

 Your Opinion:70年過去了,我們如何談論二二八?

Your Opinion:70年過去了,我們如何談論二二八?

二二八事件70週年,人們紀念的是什麼?歷史的真相又是什麼?米蘭.昆德拉說過:「人類對抗權力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讀者來函:內地高校生的香港「本土」研究之旅

讀者來函:內地高校生的香港「本土」研究之旅

一群內地生高校生到香港街頭派問卷作「本土」研究,他們遇到了怎麼樣的香港人?

讀者來函:當權力的運用沒有絕對的準繩

讀者來函:當權力的運用沒有絕對的準繩

我們希望面對的是工具化,抑或不工具化的警隊?

來「端記圓桌」,讓我們優雅「對罵」

來「端記圓桌」,讓我們優雅「對罵」

靠近真相的道路沒有捷徑,在今天,它很大程度上有賴於你,願意說,願意想,願意聽。

專訪傳播學者Victor Pickard :未來屬於不追求利潤的媒體

專訪傳播學者Victor Pickard :未來屬於不追求利潤的媒體

公共媒體模式是最理想的,次之是非營利媒體模式,而營利模式沒有太多的前景。

Your Opinion : 七警判囚,是遲到的正義,還是失衡的天平?

Your Opinion : 七警判囚,是遲到的正義,還是失衡的天平?

七警被判兩年監禁,有人說這是司法獨立的勝利,也有人憂慮愈發撕裂的社會。

Snapchat 怎樣挑戰臉書(二):讓用戶愛上廣告?

Snapchat 怎樣挑戰臉書(二):讓用戶愛上廣告?

Snapchat 將廣告和品牌做為用戶選擇的一部分,而它的「真實」,也給中國帶來了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