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政府信息公開「天價」收費,進一步縮小中國社會維權空間|Whatsnew
近年在與民衆的互動中,司法和行政的天平逐漸向「避免權利濫用」傾斜,以遏制某種「信息公開制度信訪化」的趨勢。

台北大直民宅塌陷撤離上百人,市議員指市府漠視陳情達八月之久|Whatsnew
據研判,事發原因為附近「基泰大直」建案施工不當所致,此前台北市亦發生相似狀況。

「世紀暴雨」影像:有市民質疑政府應對,廣東多地也傳災情|Whatsnew
耀東邨有山泥傾瀉,黃大仙中心遭受嚴重水浸,部分網民批評公佈停課時間太晚及沒有宣佈停工。

紐約等地難民問題惡化,民主黨政府面臨施政危機|Whatsnew
伴隨着危機的逐步加深,民主黨內的裂痕越來越大。而白宮遲遲未有動作介入這一問題。

「海葵」致香港破紀錄暴雨多區水浸,深圳嚴重內澇,水庫排洪|Whatsnew
港深兩地以外,颱風海葵的餘波已造成廣東省東部與福建多地暴雨。

意大利外長結束訪華,擬以體面方式退出一帶一路|Whatsnew
十月即將在北京舉行「一帶一路」十週年峰會,意大利以何種形式退出,關乎這一項目的聲望與中國領導人的面子。

岑子杰同婚案上訴部分得直,終院稱港府需有替代框架承認同性伴侶|Whatsnew
終審法院裁定婚姻憲法自由權利只限於異性婚姻,但政府應確立替代框架令同性伴侶關係獲法律承認。

氣候災害令印度限大米出口,米價上漲加劇全球糧食危機|Whatsnew
除了戰爭的影響,全球極端氣候也加劇了糧食供應鏈的持續緊張。

被指反攻遲緩逾月,烏軍宣布攻破南線俄軍第一道防線|Whatsnew
烏軍對接下來的挺進抱謹慎樂觀態度,因為俄軍的第二道防線相比第一道防線要脆弱很多。

陸籍留美博士生疑校園槍殺華人教授,大陸網民都在討論什麼?|Whatsnew
怎樣的精神狀態,讓一個「寒窗苦讀」的年輕人,槍殺了自己的導師。

超強颱風「蘇拉」吹襲香港,或為1962年後最強風暴之一|Whatsnew
傍晚,天文台更新預測,將海水上漲的預測由5米調至6米,「最高水位可能達歷史紀錄」。

歐盟新規生效,歐洲網民將可禁用社交平台算法推送|Whatsnew
歐盟利用龐大的單一市場推行互聯網管理的「歐洲標準」,這次也能有效監管互聯網巨頭嗎?

「北溪」管道被炸後續:德媒稱線索指向烏克蘭|Whatsnew
仍有許多問題等待回答,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烏克蘭政府多大程度上參與了行動的策劃和執行,但每個人都在迴避問題。

習近平時隔一年再訪新疆,強調經濟但更強調穩定|Whatsnew
相比2022年的視察,此次講話也透露出習對地方維穩形勢的擔憂和強調。

郭台銘宣布獨立參選,2024台灣總統大選「四腳督」成形|Whatsnew
郭台銘投入參選,一般咸信將衝擊柯文哲選情。

上環舊塗鴉被指「黑暴」遭清除,是否「上綱上線」引爭議|Whatsnew
「塗鴉清除」事件在香港政圈發酵,對接上了先前「國安法執法是否矯枉過正」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