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冠狀病毒疫情

從武漢到華盛頓,美國收到「哨聲」的一百天

從武漢到華盛頓,美國收到「哨聲」的一百天

從兩國疾控中心的第一通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電話開始,美國的應對出現了哪些問題?這期間,中國和美國又有著怎樣的較量?

當歐盟的理念成為病毒的「載體」,歐洲一體化何去何從?

當歐盟的理念成為病毒的「載體」,歐洲一體化何去何從?

歐盟在疫情中面對的艱難處境,是過去二十年一切爭議和困難的折射。

陳婉容:美國肺炎疫情,為何北方黑人死亡率特別高?

陳婉容:美國肺炎疫情,為何北方黑人死亡率特別高?

種族隔離其中一個最大問題,就是它本身就令解決問題加倍困難。

華爾街日報:歷史上的六次災難給我們應對疫情危機的啟示

華爾街日報:歷史上的六次災難給我們應對疫情危機的啟示

從西班牙流感到日本海嘯,每當災難降臨,各國政府總是竭力在公共衛生與經濟穩定之間加以權衡。災難發生之初,決策者的反應往往不盡如人意,而災難往往會永久性地改變人們的習慣。

NBA停賽滿月:「吵雜的美國之聲」何時再響?

NBA停賽滿月:「吵雜的美國之聲」何時再響?

這一個月來,美國文化失去了一項「常數」、一道習以為常的背景音。這標誌著疫情對「美式生活」的影響,已經深入根本。

民主的「至暗時刻」,催生了一個更自信還是更焦慮的中國?

民主的「至暗時刻」,催生了一個更自信還是更焦慮的中國?

中國當下相對的安全狀態——尤其是相對西方國家的安全狀態,暗合了一直以來中國對其體制合法性論證的模式。

數說台灣疫時生活:眼影、外送與「領口罩的app」

數說台灣疫時生活:眼影、外送與「領口罩的app」

台灣的日常生活如何被病毒改變?十一張數據圖表告訴你。

武漢解凍:「人有慾望了,這個城市就快活過來了」

武漢解凍:「人有慾望了,這個城市就快活過來了」

一位美食博主特意記錄了吸管扎破奶茶杯蓋時發出的「砰」的一聲,說這是「史上最動聽的聲音」。

要麼改變,要麼土崩瓦解:疫情讓歐盟別無選擇

要麼改變,要麼土崩瓦解:疫情讓歐盟別無選擇

歐洲的健康危機,正在變成一場比2008年更加嚴重的金融危機。

台灣「以疫謀獨」嗎?疫情中茁壯的健保共同體

台灣「以疫謀獨」嗎?疫情中茁壯的健保共同體

歷經WHO風波、口罩外交與數起環繞著「全民健保」而生的爭議,讓台灣共同體在疫情之中反覆確認邊界,並再次對中華民國遺留的體制表達困惑與質疑。

遲緩的反應、緊縮的醫療、臨時的搭建「中央指揮」——西班牙如何深陷疫情

遲緩的反應、緊縮的醫療、臨時的搭建「中央指揮」——西班牙如何深陷疫情

「病毒並非系統性崩潰的原因,而是一個病著的系統的症狀。」

徒步四百里、每天吃一頓:兩個印度工人的封國時刻

徒步四百里、每天吃一頓:兩個印度工人的封國時刻

移民們一磚一瓦建設了城市,卻始終被認為是「局外人」。而在病毒面前,他們既無法「社交隔離」,也沒有陽台為醫護鼓掌。

疫情讓男性「回歸家庭」後,她們的舊煩惱和新危險

疫情讓男性「回歸家庭」後,她們的舊煩惱和新危險

「永遠不要忘記,只需一場政治、經濟或宗教危機,女性的權利就會遭到質疑。永遠不能視女性權利為理所當然。在你的餘生中,都必須對此保持警惕。」

趙益民:在新自由主義與時間性之間,進一步思考反資本主義政治

趙益民:在新自由主義與時間性之間,進一步思考反資本主義政治

在發展型的速度、新自由主義的主體和(在某種程度上)具有能動性的病毒之間,我們能清晰地看到哈維在他的評論裏所沒能抓住的東亞故事的另一面:一個全能、高效但卻韌性不足的社會-政治集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