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國特色零工(上):改造「三和」與「大神」的邊緣生存

「大神」一詞一開始具有貶義色彩,常常是外界對三和零工的稱呼。更重要的是,並非所有來到三和的人都會自我認同為「大神」。

中國特色零工(上):改造「三和」與「大神」的邊緣生存
2018年8月,深圳龍華區景樂市場。圖:作者提供

為祖國守天橋

第一次看到天橋保安的招工信息是在北京「四通橋事件」發生後,沒過幾天,深圳就出現了這類崗位的招工。

「守橋保安!」「12小時160!」穿過擁擠的人群,我看到一個光膀子的大肚子中年男人正被衆人包圍着,他手裏拿着幾張身份證。確認那就是我想找的日結後,沒等更多人反應過來,遞出我的身份證,搶到一個名額。

他的同伴是一名中年女人,同樣負責招工。來之前,我在微信詢問:「有沒有守橋夜班?」她愛搭不理地答:「有,不用問,先到先得。」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