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日報|拜習會將討論多項議題;立場案再度押後裁決;以色列進攻加沙最大醫院

港府再就同性伴侶繼承權上訴;蕭美琴將成賴清德副手;中美氣候聯合聲明;英最高法院稱盧旺達計劃非法

2023年11月14日,中國北京﹐工匠在的一家珠寶店工作。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10月中國工業生產年增 4.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成長 7.6%,成長率均高於市場預期,而 10 月失業率仍維持在 5% 的水平。攝:Mark R. Cristino/EPA-EFE/達志影像

2023年11月14日,中國北京﹐工匠在的一家珠寶店工作。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10月中國工業生產年增 4.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成長 7.6%,成長率均高於市場預期,而 10 月失業率仍維持在 5% 的水平。攝:Mark R. Cristino/EPA-EFE/達志影像

刊登於 2023-11-15

#每日簡報

讀者你好!你現在讀到是端傳媒每日新聞速讀「日報」。每逢週一到週五的東亞時間晚間,我們會在整理和篩選之後,將近期值得一讀的幾條新聞以簡短的方式呈現到你眼前。

端傳媒圖片編輯每天會為日報精選一張全球新聞攝影作品。今天的題圖來自攝影師 Mark R. Cristino:2023年11月14日,中國北京﹐工匠在的一家珠寶店工作。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中國工業生產年增4.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成長7.6%,成長率均高於市場預期,而10月失業率仍維持在5%的水平。

今天是2023年11月15日,以下是我們為你篩選的7條新聞

拜習會在即,媒體指雙方將討論多項議題

美國總統拜登11月15日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美國三藩市(舊金山)舉行會晤,這將是雙方於2022年11月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 G20 峰會期間會晤之後的再一次會晤,也是習近平自2017年以來首次到訪美國。

此次會晤將在三藩市舉辦的 APEC 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間隙舉行。

截止發稿時,媒體已經報導了部分此次會議會討論的話題:《南華早報》稱雙方將討論人工智能武器問題,指雙方將同意承諾不在無人機和核武器部署過程中使用人工智能。《美國之音》指美國國務院官員透露,「現在的挑戰是要說服」中國及其他國家與美國一道「對負責任地人工智能行為規範作出承諾」。

據《金融時報》披露,中國將在峰會上同意打擊出口芬太尼原料的公司。此前拜登政府一直致力於解決芬太尼的擴散問題。美國司法部曾起訴多個中國個人與公司,指他們涉嫌出口芬太尼原料。

預計他們還將討論台海局勢、南海問題以及武器出口管制問題,據悉雙方將會同意重啓中美兩軍溝通。就此,22名美國參議員14日發布聯合聲明,呼籲拜登勿在台灣議題上作出任何讓步,指「很少議題比確保台灣擁有嚇阻中國侵略的能力與訓練還急迫,這攸關美國重大國家與經濟安全利益,以及整個印太區域的未來。」

港府再就遺產條例排除同志配偶上訴

香港高院上訴庭10月24日就一起訴訟頒下判詞,肯定同性配偶享遺產繼承權。港府不服判決,14日向上訴庭申請許可以求上訴至終審法院。

該訴訟的原告亦為「居屋案」中的吳翰林。他於2020年因抑鬱症自殺離世後,其配偶李亦豪繼續訴訟。吳翰林與李亦豪是男同性戀伴侶,2017年在英國結婚。2019年,吳提出同性伴侶中一方如在未有立遺囑下突然離世,配偶便無法按照《無遺囑者遺產條例》及《財產繼承(供養遺產及受養人)條例》繼承其財產,故入稟提出司法覆核。

上訴庭此前在判決中指,條例針對性傾向而構成的差別待遇「顯而易見」;異性與同性伴侶的差別待遇與保障傳統婚姻及家庭等目的並無合理關聯。

《立場新聞》涉煽動案再度押後裁決

原定於15日裁決的《立場新聞》被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案再度押後判決。

《立場新聞》原定於15日裁決,因應辯方要求考慮英國樞密院就特拉尼達和多巴哥煽動罪的司法覆核所作的最新判詞,法官再度要求控辯雙方補充陳詞。

控方陳詞時指,樞密院判詞稱煽動暴動或動亂的意圖是「定罪的隱含必要條件」只是法官的附帶意見(orbiter dictum),特拉尼達的煽動罪條文與香港有區別,且香港有「特殊社會情況」,相關判詞不能夠直接套用於香港。控方又指即使根據判詞,也僅需證明文章有普通法下的煽動意圖即可定罪。

辯方則指樞密院判詞下的普通法意圖是指需證明被告的煽動意圖,而香港的煽動罪與特拉尼達均是普通法下的罪行,法庭應採納樞密院判詞。

法官指香港也是「common law approach」(普通法方法),不能因為地方不同就不考慮,「永遠都是看理據為何。」由於早前已開庭聆訊的「快必煽動上訴案」,上訴的「快必」譚得志一方已經將樞密院司法委員會的最新判詞呈交上訴庭考慮,法官指「最安全辦法是等候上訴庭(判決)」。

最終法官決定等候上訴庭判決的30日內裁決,《法庭線》指快必案將於2024年3月前頒下判決。

據稱賴清德將提名台駐美代表蕭美琴任副總統候選人

據台灣中央社和《聯合報》等媒體報導,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將在未來幾天內提名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擔任副總統候選人。

蕭美琴現任中華民國駐美代表。此前曾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四任立法委員、民進黨國際部主任。分析指提名她有助於補足賴清德在外交方面的劣勢。

14日,蕭美琴前往 APEC 台灣媒體團下榻飯店,遇媒體詢問相關事宜,蕭美琴均面帶微笑未做回應。賴清德則回應稱,蕭美琴知道自己的責任,非常關心國家。

中國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則在記者會稱:「如果傳言屬實,這兩個人湊成『雙獨組合』『獨上加獨』,對台海形勢意味着什麼,對台灣老百姓的身家性命意味着什麼,對台灣的前途命運意味着什麼,我想每一位台灣同胞都很清楚。」

對此,賴清德競總發言人陳世凱同日表示,下週會公布副手人選,希望外界「稍安勿躁」。他還稱國台辦今日發言,「顯然是以恐嚇台灣社會為手段,試圖影響台灣選舉,介選意味濃厚」,「對於兩岸和平穩定、區域繁榮發展,絲毫沒有任何幫助」。

中美兩國發表加強合作應對氣候危機的聯合聲明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與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John Forbes Kerry,凱瑞)於2023年7月16到19日在北京、11月4到7日在加州舉行會談,並發表聯合聲明。

聲明提到,兩國致力於有效實施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巴黎協定,體現公平以及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能力的原則,考慮不同國情,根據巴黎協定第二條所述,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升控制在低於2攝氏度之內並努力限制在1.5攝氏度之內,包括努力保持1.5攝氏度可實現,達成該協定的目的。

聲明又指,中美兩國致力於有效實施巴黎協定及其決定,兩國無論是在國內應對措施還是共同合作行動方面,對於落實巴黎協定各項目標、推動多邊主義均具有重要作用。

聲明中還特別指出,中美兩國決定啓動「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工作組」,工作組將聚焦聯合聲明和聯合宣言中確定的合作領域,包括能源轉型、甲烷、循環經濟和資源利用效率、低碳可持續省/州和城市以及雙方同意的其他主題。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聲明中特別提出要落實各自國家甲烷行動。此前,11月2日,路透社報導指中國即將公布甲烷排放計劃,但該計劃不會設定具體的減排目標。中國的甲烷排放佔全球的14%以上,而在20年的時間範圍內,甲烷對氣候所造成的影響要比二氧化碳大86倍。

以色列進攻加沙最大醫院

以色利軍方表示,以色列軍隊15日早間進入加沙(台譯:加薩)地帶最大的醫院希法醫院(Shifa Hospital),在「特定地區對哈馬斯進行精確、有針對性的行動」。以軍還指哈馬斯在希法醫院地下設置指揮中心。媒體和國際人權組織均無法獨立核實這一指控。

醫院附近的戰鬥已持續數日,約有1200名患者和工作人員被圍困。聯合國15日稱迄今為止已有32名患者和3名護士在襲擊中死亡,美聯社14日則指以色列向試圖逃離醫院的平民開槍。

世衛組織15日表示已與醫院的工作人員失去聯繫,世衛組織「非常擔心他們和患者的安全」。紅十字國際委員會首席法律官則表示,「每次攻擊都必須遵守比例和預防原則,這意味着衝突一方必須盡一切可能避免或儘量減少對患者和醫務人員的傷害。」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執行主任在15日的一份聲明中表示,加沙的100萬兒童流離失所,「他們遭遇了反覆的轟炸、損失和流離失所。」聯合國遠東救濟工程處還報告:由於嚴重缺乏能源,加沙南部的水泵和污水處理工作已被迫停止。

歐盟內部圍繞着巴以危機的意見分歧也在變大。其中,愛爾蘭有不少巴勒斯坦一方的聲音。新芬黨議員15日在議會質詢時表示,「我對國際社會對我們在加沙所看到的情況的反應感到羞愧。只要歐盟領導人拒絕表明立場,他們就已使歐盟不再有任何可信度可以代表和平、國際法和基本人道規則。」

此前13日,路透社指哈馬斯武裝部隊曾表示,在卡塔爾斡旋下,其願意釋放扣押的200名以色列兒童和75名女性換取以色列的5日停火。

加沙衛生部門15日表示,以色列在加沙的戰爭已造成超過110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

英國最高法院判決盧旺達計劃不合法

11月15日,英國最高法院的五名法官一致維持上訴法院的一項裁決,該裁決認為英國政府將難民遣送至盧旺達(盧安達)的計劃不合法。

前首相約翰遜(強森)在2022年改革《國籍與邊境法》(Nationality and Border Act 2022)時提出盧旺達計劃:英國政府會向非法入境尋求庇護者「送上」一張盧旺達單程機票,在當地處理庇護申請,鼓勵他們建立「新生活」。

現任首相辛偉誠(Rishi Sunak,台譯:蘇納克)在2023年初提出五大施政承諾,其中最後一條強調「Stop the boat」(停止船隻):保證以「非法途徑」來英的難民會被迅速遣返,不會停留在英國國境等候申請庇護。前內政大臣柏斐文("Suella" Braverman,台譯:布拉弗曼)則力推《非法移民法案》(Illegal Migration Act 2023)立法,旨在禁止任何進入英國的難民尋求庇護,並賦予內政大臣將難民送去第三國的權力。

此前,歐洲人權法院在第一架將難民送往盧旺達的飛機起飛前,緊急簽發臨時禁制令,停止該計劃。英國上訴法院則裁定該計劃不合法。該裁決認為,被驅逐的難民在盧旺達存在被錯誤評估或被遣返回原籍國面臨迫害的風險。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