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過去二十年,全球煙草使用率下降了11%。在中國,這個數字僅下降了1%。佔據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國,卻消費了全球近一半的捲煙——每年超過 2.4 萬億支。這比其後67個國家的總和還多。吸煙流行,帶來嚴峻的公共健康後果,與吸煙有關的死亡人口將激增,更影響著中國7億非吸煙者。
為何中國吸煙流行難以遏制?煙草行業在中國是一個怎樣的存在?穿透煙草供應鏈,種植煙草的人們,又是如何在這個專賣體制下艱難存活?
此次「中國煙癮」系列報導,端傳媒與專注全球公共衛生的新媒體「The Examination」、德國媒體「Der Spiegel」、調查新聞機構「Paper Trail Media」和奧地利媒體「Der Standard」合作完成,同時發表在「USA Today」。本報導得到了普利策危機報導中心的支持。這是系列第一篇,我們試圖理解,「中國煙草」這家巨無霸國企,一直以來是怎樣左右著中國控煙政策的?
2019年,擁有3200萬常住人口的重慶正計劃跟隨其他幾個大城市的腳步,立法全面禁止在室內公共場所吸煙。但計劃隨後出現了變局。
2020年8月,中國煙草公司總經理、國家煙草專賣局局長張建民拜訪了時任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和市長唐良智。一個月後,當這座全球市域人口最多的城市正式頒布控煙條例時,為煙草業開了一道「綠燈」——允許餐館、酒店以及酒吧、卡拉OK等場所設立吸煙區,儘管這明顯有違室內全面無煙的要求。
自那以後,中國城市層面的無煙立法幾乎停滯,只有和重慶同期開展立法的西寧在2020年末完成無煙立法。
20年前,中國和數十個國家一起簽署《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下簡稱《公約》),這是目前在衛生領域唯一的國際公約,其目的是遏制煙草行業影響並降低全球吸煙率。
20年後,全球煙草使用率下降了11%,中國僅下降了1%。中國煙草仍在繼續增加卷煙產量。更關鍵的是,煙草業阻撓了全國性的無煙立法出台。這項措施既可以保護中國10億多非吸煙者免受二手煙的危害,也可以在社會觀念上讓越來越多人不認可吸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