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台灣深度

呂禮詩:中國氣球「不對稱」監偵模式滲透領空,台灣如何應對?

中國為什麼在佔有太空的「新高地」後,還要退而求其次地回頭應用這老掉牙的監偵方式?

2023年2月5日,南卡羅來納州的美國領海,工作人員回收一個疑似中國監視氣球,該氣球在周末被美方擊落。

2023年2月5日,南卡羅來納州的美國領海,工作人員回收一個疑似中國監視氣球,該氣球在周末被美方擊落。攝:U.S. Fleet Forces/Reuters/達志影像

呂禮詩

刊登於 2023-02-18

#中國氣球#軍事分析#台灣國防

(呂禮詩,新江軍艦前艦長、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博士生)

2022年,中國完成天和核心艙與夢天實驗艙、問天實驗艙的對接合一,形成天宮太空站「T」字基本構型組合體;此為人類自1986年的和平號太空站、及1998年的國際太空站後,在近地軌道(Low Earth orbit)所建造的第三座大型在軌太空實驗平台。不過,近期中國頻繁出現在美國及加拿大領空的「氣球」,不禁令人疑惑,中國為什麼在佔有太空的「新高地」後,還要退而求其次地回頭應用這老掉牙的監偵方式?

從今年2月初迄今,美國及加拿大分別在南卡羅來納州外海、阿拉斯加州、加拿大育空(Yukon)地區與美加邊境的休倫湖(Lake Huron)等美國及加拿大領空發現中國「間諜氣球」蹤跡,後由美軍出動F-22「猛禽」及F-16「戰隼」)戰機發射AIM-9X響尾蛇飛彈擊落該四枚氣球。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1月28日進入阿拉斯加空域、經過了部署150座美軍義勇兵三型(LGM-30G Minuteman-III)洲際彈道飛彈(ICBM)發射井(silo)的蒙大拿州(Montana)馬爾姆斯特羅姆空軍基地(Malmstrom AFB),最後飛越了大半個美國後,在南卡羅來納州外海遭F-22擊落的第一枚氣球。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