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普京治國:「廷臣」與秘密警察的非正式權力網絡

在這種情況下,普京在統治時,這套圍繞他展開的體制就能發揮出相當的強制能力,如果普京不在了呢?

一、非制度化的國家體制

在上篇對俄羅斯解體可能性的分析中,我們已經說到,普京當政以來力行中央集權,將寡頭、地方勢力打落馬下,但是,他所製造的,並非一個制度化的俄羅斯現代國家,而是一個個人主義獨裁國家(或曰沙皇的復歸)。由此造成的一個意外後果是——普京的作為實際上弱化了俄羅斯國家(對普京好的未必對俄羅斯長期有利)。

倫敦大學學院(UCL)的政治社會學家阿列娜•萊德妮娃(Alena Ledeneva)收集了大量克里姆林宮決策的材料,她發現,普京的統治不是依靠正式制度與法令,而是建立在一系列非正式規則和個人關係的基礎上。對由此構成的關係網絡,她稱之為「Sistema」。過去俄羅斯也有Sistema——即關係、小圈子(蘇聯的時候各派系都有地方基礎),但是由於普京的統治背後並沒有制度和組織上的依靠(俄羅斯國家在表面上仍然是選舉民主制,而普京的御用政黨——統一俄羅斯黨——是一個弱政黨),這導致他極度依賴Sistema來實際掌握權力。普京周圍圍繞着一群「廷臣」。

萊德妮娃指出,這種非正式的權力關係網絡以一種矛盾的方式發揮作用。個性化的權力網絡使普京能夠動員和控制政治與社會精英,但它也將諸多政治家、官僚和商人鎖定在非正式交易、利益勾兌和個人忠誠之中。這反過來又破壞了法治,造就了嚴重的腐敗和政府治理能力的寡陋。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