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解封評論大陸深度

田禾:中國清零積弊給無序放開造成的困局,未來還能如何彌補?

中國社會可能在兩個月內走完了西方國家三年的感染軌跡。

2023年1月5日,中國北京,一名長者在醫院的急症室內接受靜脈注射。

2023年1月5日,中國北京,一名長者在醫院的急症室內接受靜脈注射。攝:Andy Wong/AP/達志影像

刊登於 2023-01-11

#中國式解封#中國防疫#田禾#評論

自2022年12月初以來,中國各地紛紛取消行程碼、四十八小時核酸檢測、強制方艙隔離等各種防控措施。12月7日,國家衛建委發布《新十條》,實際上宣布了「清零」政策的終結。12月27日凌晨,中國宣布取消入境隔離。

短期內政策轉向的幅度之大,在現代公共衛生歷史上也是罕見的。與此同時中國社會出現了洶涌的Omicron感染海嘯,筆者在北美「疫區」生活了三年,歷經數波COVID高峰,從來沒有聽說過北京這種三週之內親朋好友全數陽性、同城數十萬人同時發燒的慘況。即使是2020年春第一波COVID感染浪潮中受創最重的北美城市紐約,也未曾出現如此陡峭的感染高峰。中國這波感染傳播速度之快,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而多地醫院出現醫療擠兌,意味着很多年老體弱人士可能熬不過這個冬天。如果說COVID對全世界都是一部災難片,中國疫情在經歷三年暫停後,突然以十倍快進的速度實現群體感染,這可能超過了所有人之前的想象力。

在沉重的現實面前,中文輿論場中不乏懷念「清零」的聲音,認為如果當初不是被「開放派人士」忽悠,堅持動態清零路線不動搖,就沒有當下的慘況。這種思維就像一戰後的德國人,幻想如果沒有被社會主義者和猶太人「背後捅刀」,就不會在1918年戰敗,殊不知自己彼時已經走到山窮水盡、難以從容下場的地步了。在快速變化的現實面前緬懷舊日好時光,雖不理性,倒是符合人性。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