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航空難大陸深度

中國航空業大蕭條中,失去自由的飛行從業者

航班數量大幅減少之外,令從業者感到難以適應的,還有層出不窮的學習、監控,以及嚴苛到違背專業性的行政指令。

2022年2月2日,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身穿防護衣的機場工作人員在消毒。

2022年2月2日,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身穿防護衣的機場工作人員在消毒。攝:Roman Vondrous/AP/達志影像

特約撰稿人 楊楊、陳未然 發自新加坡

刊登於 2022-05-05

#東航墜機#中國民航#中國防疫#covid-19

「我們飛國際航班過候機樓的時候,人家會覺得你是異類,因爲別人都正常了,只戴個口罩,而中國的航班所有人都穿着防護服。」呂眉描述一隊人穿着嚴實的白色防護服,從候機樓排隊走過,路人側目的情景。

呂眉是中國一家航空公司的空中乘務員(空姐),她在新加坡航空公司工作的朋友,已經恢復了疫情前的工作狀態,飛到巴黎後可以留在當地住一晚。2020年之前,每次飛國際航班,呂眉也有機會去洛杉磯的環球影城,去墨爾本購物,或只是在塞班島的海邊走一走。如今,她們飛國際航班必須當天回來,之後再隔離21天。

因爲疫情,呂眉已經半年沒飛國際航班了,國內航班也減少了很多,疫情前她每個月大約飛90個小時,現在每個月只能飛30小時-40小時。進入2022年,呂眉感覺航班減少得更多了。

全球民航業正在恢復生機,但是受中國的強力封控措施影響,中國民航業逆勢處於2020年疫情以來最壞的時候。航班數據服務公司飛常準數據顯示,2022年3月全球航司實際到港航班量爲203.22萬架次,同比增長26.86%;在此期間,中國航司實際執飛客運航班量16.14萬架次,同比下降58.6%,落回至2020年3月第一輪疫情暴發時的水平。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