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終專題評論深度

彭麗君:中國「韭菜」的生命政治學

或者,我們可以在更大的全球環境去理解韭菜的中國國民性。

一碟餐桌上的韭菜。

一碟餐桌上的韭菜。圖: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21-12-29

#彭麗君#評論

全世界都在研究中國政府的政策和思路。過去二十年,中國的國家機器不斷發展強大,在國內滲透人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在外交上「戰狼」和「一帶一路」並驅,世界各地政府和學界都在研究北京的政治籌謀和操作,以及它將如何左右世界的發展。

但究竟中國人在想什麼呢?這恐怕是一個連中央政府都拿捏不准的問題。內地的新聞多是報喜不報憂,民間也不能做大規模的民調,哪怕是國家自己做的社會調查,出來的答案也不能作准,因為人民的自我審查已經進入潛意識,我口不會說我心。一些歷史研究者已經指出,五十年代末由「大躍進」帶來的「大饑荒」悲劇,正是因為國家的宣傳機器太成功,連自己也被騙過去,以為國家主導的大部分計劃都達標,其實很多都是假象,是幹部人民們集體隱瞞的結果。中國式的數據水分,很大程度是奉承文化的產物。這是中國人幾千年來對待政權的生存之道,也間接減低權力的自我審查能力。

我不是社會科學家,沒有能力做大型的社會調查,但更重要的是,當遇上這樣一個高壓的社會狀態,我們根本沒有可靠的方法去了解大家的價值判斷,充其量只能觀察當下中國人民的行為。再者,中國有過14億的人口,有追捧華為公主的,也有hocc(何韻詩)的死忠粉絲,兩者的數量可能有很大差距,但如何理解各自代表的情感和韌性?或許,我們要進入今天中國人的政治思想感情,只能在社會的角落位置找一些缺口或間隙,加一點常識、歷史和敏感度去做一些成理的分析。這也是人文學科訓練中責無旁貸的功課。

韭菜

它是一個應用非常廣泛的網路迷因和代碼,是無數中國人自選的自嘲稱號,對應著這一個年代的荒誕。

我選擇韭菜作為這樣一個閱讀進口,主要是因為它是一個應用非常廣泛的網路迷因和代碼,是無數中國人自選的自嘲稱號,對應著這一個年代的荒誕。加上韭菜的對手是鐮刀,其在中國的政治隱喻可圈可點。有趣的是,在如此強大的審查機制下,韭菜不單沒有被消失,反而還繼續引申各種新的尖刻挖苦和幽默,這是近年的特例。我覺得韭菜應該在現、當代中國文化史上留一個名字。

因為《端》也曾經發過幾篇分析獨到的韭菜文章,我也就不在此嘮叨再解析它的由來和應用。但有些特點,還是可以再重申一次。首先,它是中國土生土長的食材,容易生長容易栽種,生命力特強,栽種一次就可連續採收多年,所謂「割一茬,長一茬」,加上營養豐富,據聞還有各種療效,包括治療陽痿,它作為中國人的自稱,非常出彩。但因為它強大的繁殖能力,韭菜也是一種入侵植物,當進入一個新的環境,容易危及本來的生態,令其它植物無法生存。它的氣味強烈,中國一些地方就有俗語「六月韭,臭死狗」,說明說韭菜在夏天容易腐爛,而那種難聞的氣味,就是產量過多的感官佐證。作為農業社會的中國,韭菜就是豐饒的化身,但諷刺的是,多產的韭菜也可以成為一種令人(和狗)討厭的東西,我們甚至無法消滅它。

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稱,韭菜最富啟發的特性,就是它不死的生命驅動力,不斷被割不斷再生長。以韭菜而自諷的中國人,依然可以用魯迅一百年前的「精神勝利法」去形容和鼓勵自己,依然是權力擠壓下大智若愚 / 大愚若智的阿Q。

但今天中國後社會主義的權力環境跟一百年前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當年新生的國家機器虛弱,人民生活在昏亂的政治環境和各種權力鬥爭下,生命如草芥。但今天國家富強,在剛發布的「減貧白皮書」中政府就聲稱,中國千年來首次消除絕對貧困。富強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所定的社會契約中最關鍵的條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性就是建基在發展和財富上。

今天,中國就是一片又一片欣欣向榮的韭菜田。但是,韭菜在中國互聯網上如此受歡迎,並不是因為它代表了中國人的成功,而是它不斷被割,以及樂於被割的狀態。它的生命力特強,但對自身的生命和環境無感,以它自比,我們都知道背後反映的悲哀。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