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國際

他們曾是中共黨員,現在想申請美國綠卡

怎樣向美國移民局回答那個問題——你和共產黨劃清界限了嗎?


美國紐約,當地中國移民參加唐人街的農曆新年慶典。 攝:Andrew Lichtenstein/Corbis via Getty Images
美國紐約,當地中國移民參加唐人街的農曆新年慶典。 攝:Andrew Lichtenstein/Corbis via Getty Images

等待多年排期後,31歲的陳彬終於拿到了美國綠卡的面試資格,但政府的一紙文件卻令他惴惴不安:2020年10月2日,美國移民局發佈了一份「行政指引」,表示禁止共產黨員及其他極權政黨成員尋求美國永久居民身份和入籍。「一般來說,現任或曾經的共產黨員或其他極權政黨的成員都會被視為沒有移民資格(inadmissible)。」文件中寫到。

儘管指引內容只是重申移民法中對共產黨員的限制,一直以來許多符合條件的申請人都可獲得豁免,但該政令卻重新將黨員身份的敏感話題,重新拉進了中美公眾的視野。

陳彬是在大學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那時他上大三,拿過獎學金,也曾擔任學生會幹部。「入黨,才能證明你是好學生。」陳彬回憶。

大學畢業後,陳彬出國留學,記載黨員身份的人事檔案也封存在了老家的人才服務中心。他表示,這些年沒有交過黨費,也沒有參與過黨組織活動,剛來美國那幾年,關於黨員身份「沒有人問過、甚至自己也忘了」。然而,留美七年後,拋在腦後的身份因中美關係惡化而成為一顆「定時炸彈」,終於在美國移民局的新規發布時「引爆」。

與此同時,一個中文聊天群組在加密通訊平台Telegram上悄然吸引了近800名成員——他們多是計劃移民美國的前任或現任中共黨員,從其他移民討論群中匯集而來。群成員們,不希望等待多年的申請在敏感時刻因為應對不周而付諸東流。大家在群裏交流黨員移民時的經驗與波折:有人「報喜」,表示在如實告知前黨員身份、遞交退黨聲明之後順利獲得綠卡;也有曲折的經歷,要藉由生於美國的子女,以直系親屬是美國公民為由向政府申請豁免;還有更多消息令人憂心,譬如2020年末網傳洩露的195萬黨員名單,使人擔心個人信息在背景調查時被美國政府獲得;還有不少討論,想方設法在中國共產黨不提供統一官方證明的條件下,尋求切實證據表明美國移民局高壓審視的問題——

你和中國共產黨,劃清界限了嗎?

「客觀證據」

原則上,美國針對共產黨員的移民政策從未發生過本質上的改變:二戰後,美國出台一系列法律條文,遏制共產主義在美國本土傳播,移民系統也對共產黨和其他極權政黨成員的移民和歸化作出限制和禁止。但禁令所有例外:對於前共產黨員,如果能證明退黨超過五年,或入黨時未滿十六歲,或被強迫入黨,申請人便仍有機會移民;另外,若申請人的直系親屬是美國公民,也可申請特殊豁免——這樣的政策,已運作了數十年。

自特朗普政府執政以來,中美關係持續惡化,美國出台的許多政策和法律更直接瞄準了中國和中共黨員身份。譬如,2020年末,美國取消了中共黨員和直系親屬「十年多次入境」旅行和商務簽證的申請資格,還有報導稱白宮計畫對中共黨員及親屬做出更廣泛的入境限制。同時,美國政府稱「基於國家安全考慮」,許多來自於中國軍方背景院校的中國留學生被吊銷簽證,一些華裔科學家和涉及中國官方的中美科學合作項目也相繼遭到FBI的調查。重申並強調中共黨員移民禁令,令許多人感到當頭棒喝。

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一場入籍美國的歸化儀式上,一名參與者手持一份《效忠誓詞》及一支美國國旗。

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一場入籍美國的歸化儀式上,一名參與者手持一份《效忠誓詞》及一支美國國旗。攝:Larry Downing/Reuters/達志影像

另一個重要的時代背景是,不論申請人來自何處,美國移民申請流程在過去四年變得更難、更複雜。儘管堅稱不反對「合法移民」,特朗普主導的白宮曾在無法撼動移民法的前提下,進行了一系列執行上的調整——增加額外審批步驟(為職業綠卡增加新的面試流程、出台「公共負擔」政策審核申請人財產),削弱庇護簽證,繁複官僚手續,大大提高H1B勞工審核標準(高技術人才H1B簽證被打回複審的幾率,從2015年的22.3%上升至40.2%),以致移民審核個案大量積壓,等待時間漫長。而針對前中共黨員的身份加強審核,也被視作系統性削弱移民流程效率的措施之一。

實際操作中,申請綠卡(永久居民)申請人需要至少在三個環節坦白自己與中國共產黨的關係:一是在遞交移民申請表格時,要回答一道新增問題,「你是否在過去任何時間擔任共產黨或任何極權政黨成員,或有任何隸屬關係?」)——在這一問題上,如若撒謊,則有簽證欺詐的風險。陳彬選擇了坦白告知,但他擔心這會帶來更嚴苛的背景審查以及更多的不確定性。

第二步是提交證據證明自己符合特殊情况——退黨超過五年,入黨時未滿十六歲,或非自願入黨。「四、五年前,申請人只要提供一個比較簡單的說明,解釋自己曾經有黨員身份,就可以了。」在馬里蘭州從業的華人移民律師蔡茫茫對端傳媒說,但是,「過去一年來,申請人需要面對的情況比原來更複雜。」蔡茫茫的客戶有七成之上都來自中國,其中約一成曾有黨員身份。

不少人,包括陳彬在內,都卡在了這一步。根據中國共產黨黨章第九條,「黨員有退黨的自由」,具體步驟是「經支部大會討論後宣布除名,並報上級黨組織備案。」但具體的討論和除名步驟如何進行,很難找到操作指南。黨章第九條還寫道,「如果沒有正當理由,連續六個月不參加黨的組織生活,或不繳納黨費,或不做黨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認為是自行脫黨」。依此看,像陳彬一樣的海外人士已算自行脫黨。但問題是:如何去黨組織索要到一份脫黨「客觀證據」?

陳彬拜託父母給寄存黨員檔案的人才服務中心打電話詢問,對方查詢後表示,陳彬已拖欠黨費數年,要求先補齊黨費再談其他。

第三步則是綠卡面試。可能長達三個小時的面試是漫長綠卡流程的最後一步,不確定性也最大,視乎申請人個案的複雜程度、政府在政策「黑箱」中給出的建議指導,以及移民官對共產黨身份的意見和對指導的解讀。最好的情況下,申請人如實表明退黨經歷可順利獲得批核。若遇到嚴苛的面試官,情況大不一樣。陳彬和其律師搜集的經歷來看,面試官可能會對入黨時間、入黨原因、宣誓內容、黨費、是否擔任過黨的領導職位等內容反覆盤問,一些問題會詳細至「寫過多少思想匯報」、「思想匯報的內容是什麼」、「有沒有推薦過他人入黨」、「入黨和退黨時候的心情」、「現在是否還認可共產黨的意識形態」、「思想怎樣發生轉變」、「現在如何看待共產黨」等等。獲得綠卡數年後申請歸化為美國公民,也要經過類似的面試步驟。

最壞的情況,是被當場拒絕。這對動輒等待三五年排期的職業綠卡申請人來說難以接受。去年九月,就有用戶在海外華人圈影響力頗大的「一畝三分地」論壇發帖,表示面試時突然被移民官當場告知一項新政策當日起實施,不再接受「被動脫黨」的申明,並以此作為唯一理由拒絕其綠卡申請。過去一年來,因為過往黨員身份被拒絕、盤查的個案散見於美國的華人論壇裏,不時激起大量討論。

一畝三分地的創始人、綠卡移民版管理員Warald表示,這類爭論的顯著增長,多發生在過去一年之間。

一位來自中國的移民進行入籍美國的歸化儀式。

一位來自中國的移民進行入籍美國的歸化儀式。攝:Robert Galbraith/Reuters/達志影像

「黨的孩子」

焦慮正在不斷擴大,哪怕不是黨員的中國新移民也不能倖免。

細讀美國移民局發布的文件,其關注對象的解讀空間十分寬泛。文字上,不僅看申請人是否曾經加入中國共產黨,還要審核申請人是否在過去任何時間內隸屬於(affiliated with)共產黨的任何組織或團體。在缺乏具體操作指引的情況下,來自「黨領導一切」的中國,幾乎每個人都可以從少年前鋒隊、共產主義青年團和其他組織活動裡多多少少找到與中共的聯繫。

數位接受端傳媒訪問的綠卡申請者都表示,在中國長大的日子裏,讀小學時加入少先隊、戴紅領巾,讀中學時加入共青團,幾乎是「例行公事」,甚至「一些回民同學(指回教民眾,即穆斯林)也入了團、入了黨」;逢新學期開學,他們要進行兩至三週的軍事訓練,俗稱「軍訓」;從中學到大學,甚至讀到研究生和博士,「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会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政治課都是必修,不僅算入學分,也寫進了當時他們申請留學美國的成績單中。

「從這個角度說,誰能和共產黨脫得了關係?」一位正在等待綠卡排期的中國移民對端傳媒說,她拒絕透露自己是否為中共黨員,但表示「人人都是唱著紅歌、在黨的旗幟下長大的孩子。」

圖:端傳媒設計部

1989年後,中國共產黨在校園和大學加速擴張。根據中國共產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高學黨委「統一領導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時,要發揮行政係統和工會、共青團、學生會等群眾組織以及廣大教職員工的作用,共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黨對學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導權」。但這些措施落實在具體實踐上,不乏行政操作和利益掛鉤來大量招募黨員,落實在必修的黨課、與黨員身份掛鉤的評優獎學金、幹部職位上。

黨在中國民眾日常生活中的滲透,與美國官方文件對中共關聯的無限解讀可能,相互構成了每個中國新移民都必須面對的困境。不僅是普通人,許多海外民權人士、中國流亡者都曾是共產黨員。最近的案例是,流亡美國的民運人士楊建利,他在美國入籍面試時坦承自己在1996年入境美國時隱瞞了自己的黨員身份,他的入籍面試也因此失敗。

2007年8月21日,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移民美國的中國民運人士楊建利(中)與美國眾議院見面握手。

2007年8月21日,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移民美國的中國民運人士楊建利(中)與美國眾議院見面握手。攝:Andrew Councill/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另一位熟悉華府政治的華人移民律師對端傳媒表示,政策中使用的「關聯」(affiliated with)一詞會在操作層面上具有「極大的彈性」,取決於美國政府怎樣培訓移民官,也取決於中美兩國在意識形態上的「新冷戰」會否繼續升級。「譬如,曾經是團員、少先隊員,會不會被擋在移民的大門之外?法案中提到,美國國土安全局對此有最終的決定權(As determined by the Secretary of Homeland Security)。這是所有中國移民頭上懸著的一把劍。」這位律師說。因業務原因,她不希望透露真實姓名。

同時,至少兩位華人移民發現,他們近期在美國境內申請延續當前簽證的時候,表格中有一個新增問題:「你是否曾經參加過軍事訓練或者準軍事訓練」。「我上學時在學校參加的軍訓算不算是準軍事訓練?如果我填了Yes,是不是意味著我的簽證完蛋了?」其中一位移民對端傳媒說。

局勢動蕩之際,這樣的問題,即便資深移民律師也難以給出確定的答案。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回想自己大學時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經歷,陳彬表示,「感覺是順利成章的事」,「真的沒想過那麼多。」大學一年級提交入黨申請書,「入黨介紹人就是我的室友」,然後每隔一段時間提交思想匯報,然後在黨組織面前陳述自己的思想歷程,成為預備黨員,最終在大學四年級的第一學期,他轉正成為正式黨員。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作如下宣誓:一、終身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 二、黨的利益高於一切。 三、遵守黨的紀律。 四、不怕困難,永遠為黨工作。」入黨宣誓詞中如此寫到。

陳彬家中無人擔任公職,也坦承自己修讀政治課「也就是背背書應付考試而已」。到了2010年即將大學畢業時,他一邊提交美國留學的申請,一邊也在北京找工作,甚至報名過一場國家公務員考試。「二十出頭的年紀,什麼樣的機會都想試一試。」

但這樣的解釋,且不提有多大機率能夠說服美國的移民官,即便在中國留學生和移民內部也通常不被接受。在「一畝三分地」上,與陳彬類似的經歷常被譏諷為「吃裡扒外」、「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一邊當著黨員想佔盡在國內找工作的好處,一邊又貪圖美國自由舒適的生活」。也有人說他「當初看見入黨對自己有好處,就入;發現美國生活更好,就來。投機取巧,沒有原則」。

「這可能是因為過去幾十年的中國的社會現實,」蔡茫茫蔡律師表示,「許多人雖然從組織關係上曾是黨員,可能沒有考慮黨作為一個意識形態和政治信仰是怎樣的。」他表示若在綠卡面試時只強調當時入黨可能受到的群體壓力或種種好處,而不是將共產主義看做意識形態問題 ,申請人也許會面臨更多風險。

沒能適應兩國關係惡化下的新形勢,再加上語言和文化差異,就更容易造成溝通的鴻溝。蔡茫茫律師表示,過去有人會將入黨原因解釋得很簡單,「說因為我(讀書時)成績好,自然就成為黨員了」,而現在這樣的理由「一般不被(美國)移民局接受。需要解釋申請人為什麼入黨,黨員期間有什麼樣的活動。」

但個人陳述之外,9100萬中共黨員很難找到有效的官方退出機制。「絕大多數中國共產黨員都沒有被公然開除黨籍的資格,」國際關係智庫智伍德羅·庫威爾遜中心的中國問題研究員Rui Zhong指出。被公然開除出黨的黨員,或犯下重大過錯,或地位顯赫,或兩者兼備,大部分海外新移民並不滿足這樣的條件。

2011年,重慶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前往參觀的黨員在博物館外向共產黨旗致敬及宣讀誓詞。

2011年,重慶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前往參觀的黨員在博物館外向共產黨旗致敬及宣讀誓詞。攝:Keith Richburg/The Washington Post via Getty Images

Google搜索趨勢裏,「退黨」關鍵詞的搜索在2020年隨著美國政府各類政策與傳聞的出現而達至歷史最高峰。各個中文論壇和聊天群組裏,端傳媒記者看到人們提出各種各樣的可能方案,譬如提交黨費電子繳交記錄,或者申明自己有宗教信仰、不符合黨員要求,或者在淘寶網購買退黨證明,甚至還有人建議去找曾經的黨支部書記書寫個人申明——如不成功就威脅要在外媒曝光。

對退黨「客觀證據」的強烈需求,也滋生了獨特的產業。長期以來,受中國政府打擊的法輪功一直將登記退黨、鼓勵三退(退黨、退團、退隊)作為宣傳重點。在2020年8月,具法輪功背景的「全球退黨服務中心」開始經營「退黨證明」業務,80美元一張,只需填寫基本資料並繳付費用,並無任何核實程序。但其法律效力仍然存疑,端傳媒沒有獲得證據顯示出具此證明可幫助移民申請。

圖:端傳媒設計部

還有人決定鋌而走險。一些人猜測,中國共產黨與美國政府交換黨員信息名單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矢口否認自己曾是黨員,藉此逃避審核,並非不可能的事,口耳相傳的案例也並不鮮見。在Telegram上一個中文交流群組中,有305人參與了關於此的匿名投票,4%的參與者表示自己是黨員,但是在申請時考慮隱瞞,試圖「蒙混過關」。

「我們建議申請人從實陳述,」蔡茫茫表示,「這是法律,也是職業道德的要求。絕大多數普通人在認真準備和對待這個問題後,還是可以通過面試拿到綠卡。提供不真實的陳述,從程序正義角度,會造成很大的隱患,不值得。」

身份危機

兩國夾縫中的普通人,不得不面臨愈發切身的身份危機:大方承認自己與共產黨的關聯,要面臨美國政府的嚴苛檢視;否認曾經的身份,則有可能違反聯邦法律。哪怕不是黨員,曾入過共青團和少先隊的申請者應如何解釋自己與黨的隸屬關係?若打壓範圍進一步擴大,直係親屬的黨員身份會不會對自己造成影響?

這些焦慮,並不會因特朗普離任就有所減輕。對於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的強硬政策,如今跨越美國兩黨。

2020年的12月,美國參議院全票通過《高技能移民公平法案》(又稱S.386法案)。這個法案是為確保申請移民美國的人士享有平等的權利,但法案中新增了一個條款:與中國軍方及共產黨有關聯(affiliated with)的外國人,不得在美國境內調整移民身份、獲得綠卡。但這個「關聯」該如何界定,法案並沒有明確寫出。

「將明晃晃的歧視條款寫在了法案之中」,一些身在美國的網友認為,「這是第二個《排華法案》」。

S.386法案最初是猶他州的參議員Mike Lee和現任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在2019年擔任加州參議員時一起發起的。有報導指出,法案原本沒有中國條款,但一些對華強硬的共和黨參議員在參議院投票前夕加入了相關內容。而現在,許多華人論壇裡的網友開始號召大家給本地的議員打電話表示反對法案,希望在法案提交眾議院之前發出聲音,拿下「排華」條款。

「在九十年代,你若在美國和人提起中國共產黨,可能會說起天安門事件,人們會想起紅色中國,」Rui Zhong表示,共產黨曾一度被看做地緣上的區域性威脅,壓迫遙遠的、身在中國和亞洲的人們,「但隨著經濟、科技與全球化,再加上新冠疫情激起的反華情緒,共產黨在許多人眼中的威脅一下子變得切身起來。」而這份戒備,也最終將折射在中國面孔的移民身上。

這一系列立法與政策,究竟會是美國政府對中國共產黨政權的定點打擊,還是如歷史上臭名昭著的《排華法案》以意識形態為帽子進行清洗,亟待拜登新政府在未來的執行層面釐清。

「這些第一代(中國)移民,到了美國、願意留在美國工作的話,很多人其實和政治根本就沒有關係,更多的是希望自己有更好的事業和生活,」「 一畝三分地」的Warald表示,「而上綱上線,最終給人帶來的是恐懼感。」

應受訪者要求,陳彬為化名。

觸摸世界的政經脈搏
你觀察時代的可靠伙伴

已是端會員?請 登入賬號

端傳媒
深度時政報導

華爾街日報
實時財訊

全球端會員
智識社群

每週精選
專題推送

了解更多
中共黨員 中美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