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深度2020美國大選

擅長「以關係驅動外交」的拜登,會是中美競爭軌道上軟弱的一方嗎?

新總統內閣啟用了奧巴馬時代的大批人馬,但不會重走老路

2020年11月24日,候任美國總統拜登公布內閣國防及外交成員名單。

2020年11月24日,候任美國總統拜登公布內閣國防及外交成員名單。攝:Carolyn Kaster/AP/達志影像

端傳媒記者 張妍 發自華盛頓

刊登於 2020-11-25

#拜登团队解析#2020美國大選

在拜登成為美國候任總統之後,外界紛紛揣測他將如何制定對華政策與亞太戰略,以應對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及美國最強勁的競爭對手。2020年11月24日,拜登公布首批內閣成員名單,新總統的外交團隊初見端倪。雖然記者會上並未提及具體的外交策略,但總統權力過渡網站上卻首次提到了北京:拜登要重建美國疾控中心(CDC)的北京辦事處。

根據退休美國外交官Susan Thornton的回憶,中美「蜜月」時期,美國政府一度派出數十位公共衞生專家常駐中國,甚至與中國疾控中心共用一座辦公樓。她曾在奧巴馬和特朗普兩屆政府負責東亞事務,認為科學合作在兩國交往中起着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但在特朗普任內,聯邦政府資金削減,加之中美關係遇冷,美國CDC的北京辦事處在2018年前後人員大減,2019年還裁撤了從事流行病研究的美國駐華專家,使得在2019冠狀病毒肺炎在武漢爆發時,美國失去了本可以發揮關鍵作用的「耳」與「眼」。

「拜登上任的首要任務是修復美國國內的問題。待抗擊疫情和復甦經濟取得一定成績,才會着力國際事務。」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學者Jeffrey J. Schott說。但「安內」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攘外」。重建CDC的北京辦事處便是內外結合的拜登新政之一,也代表着以美國需求為先的政策導向。

這個消息令許多公共衛生學者和外交事務專家為之一振,並將之視為中美重啓對話——至少在科學領域的一個突破。「重建的意義很大。」喬治亞大學的公共衛生副教授Adam Zhuo Chen對端傳媒說,「譬如在Covid-19的病毒溯源方面,還有很多線索沒有釐清,中美合作將會有增益。」他曾經在美國CDC工作十年,其間亦與中國CDC有過往來。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