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總統選舉結果,如何決定中美關係的未來?

對民主黨有利的是,共和黨人在過去半年來,突破了無數美中交往的禁區,為以後四年奠定基礎,民主黨上台也沒有理由推翻。

總統選舉結果,如何決定中美關係的未來?
2020年9月29日,美國總統選舉首場競選辯論,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針鋒相對。

美國大選只剩下最後兩周,特朗普和拜登的外交觀念南轅北轍,誰能當選對今後四年的美中關係影響重大。因此,分析選後美中關係走向,必須同時考慮各自當選這兩種情況,作一對比。

共和黨的對中政策在過去四年內波瀾起伏。大致上,這四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特朗普上任到2018年3月開打貿易戰,雙方處於試探期。特朗普雖然在諸如台灣問題上給中國下馬威,但雙方關係並未明顯惡化。從特朗普派出小孫女用中文向中國祝賀農曆新年,到2017年3月特朗普在自己莊園招待習近平,再到2017年特朗普訪華,美中關係一路走高。第二階段,2018年3月美中開打貿易戰到2020年1月雙方簽訂第一階段貿易戰協議。這個階段,美中關係全面轉折,雙方主要圍繞貿易戰大打出手。但第一階段協議簽訂後,雙方本來可以進入一個和緩的階段。第三階段,從2020年2月至今,最早在中國武漢爆發的COVID-19疫情擴散到美國後,美中關係急轉直下,惡化到自1970年代恢復接觸以來的最低點,美國在多個戰線向中國開火。

現在重要的問題是,如果特朗普當選,第三階段這種嚴重惡化的雙邊關係,是否會延續下去。對此,有兩種相反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2020年是選舉年,特朗普帶頭向中國開火是一種選舉策略。如果選舉獲勝,則有望改善。特朗普是商人思路,可和中國交換利益。中國若可以給更多的好處安撫特朗普政府,美中關係可望有所改善。另一種意見則認為,特朗普的對中國的強硬政策會延續下去。兩者之中,延續強硬政策更可能發生。

特朗普和共和黨鷹派的前景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