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端傳媒五週年

端傳媒五週年:我們還能在斷裂世界中建立連結嗎?

媒體的使命之一,就是做一個「不合時宜」的角色,在脫鉤的聲浪裏展示連結的多元與重要性。

圖:端傳媒設計部

端傳媒執行總編 吳婧

刊登於 2020-08-03

#端傳媒五週年

親愛的讀者,

今天是端傳媒五歲生日。感謝你們一路以來的關注和陪伴。

五年前的今天,端傳媒在港島東一間面朝大海的辦公室邁出了第一步。我們希望用專業主義與開放、包容的敘事,打破世界的藩籬,搭建連結和對話,並圍繞真正的問題展開思辨。五年後的今天,我們依舊前進在這條路上。

但世界運轉的軌道已發生了轉向。疫情凝固了流動,更令不少國家決心從全球化的願景中抽身,告別對彼此的依賴;中美以「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方式切斷交流,並向其他國家拋出惱人的單選題——究竟要站在哪一邊;轟然而至的國安法則擊穿了香港本已撕裂的船身,「攬炒」早已不再是紙上談兵。我們和你一樣,也難免陷入悲傷和懷疑。

當世界像一塊掉在地上的曲奇,碎裂成難以拼湊的形狀,我們還能在斷裂世界中建立連結嗎?

連結,到底意味著什麼?它是鄧小平從休斯頓女騎士手中接過的牛仔帽,是爬上柏林墻的青年們手中的鐵錘,是黃雀行動中在夜色裏乘風破浪的漁船;它是何偉筆下的江城,是魔岩三傑在紅磡體育館唱響的搖滾樂,是《我們的青春,在台灣》中首屆陸生蔡博藝學會的那句台語「反徵收、護家園」;它是中德合資廠製造出的第一輛桑塔納,是隨航海家探測器發射到太空的唱片,是多國共同參與繪製的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連結,一直以來都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關鍵詞。

回到1956年,漫長的冷戰還看不到終點,麥卡錫主義掀起的反共浪潮衝破了《紐約時報》的大門,參議院開始調查報社內的共產黨員,並對數十人發出聽證會傳票。在那年1月1日,《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長長的社論:「我們不能清楚明白地講出遙遠的未來。但我們有信仰,這一信仰是強有力的……在所謂的麥卡錫主義成為一種模糊的、不受歡迎的記憶後很久,在國會最近的委員會得知它不能成功地阻礙一個自由的新聞界之後很久,《紐約時報》將仍然為那些創造它的人說話……沒有畏懼或偏愛地說出它認為的真理。」

媒體的使命之一,就是做一個「不合時宜」的角色——在令人炫目的GDP增長下關注被剝奪的個體,在勃興的科技躍進中標註出岌岌可危的隱私邊界,以及,在脫鉤的聲浪裏展示連結的多元與重要性。

回到那個問題:我們還能在斷裂世界中建立連結嗎?我想和你一起給出一個肯定的答案。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