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ABAO 阿爆、楊曜愷、李哲昕、周漢輝、唐香燕獲文藝復興獎 《看見生命的火花:德國高齡社會紀行》奪傳播大獎

「文藝復興獎2020」得獎名單正式出爐。在艱困的年代,獨立的先鋒創作如光似電,掙脫束縛,追討人的尊嚴。

「端×文藝復興傳播大獎」得奬作品

「端×文藝復興傳播大獎」得奬作品

端傳媒

刊登於 2020-07-10

#文藝復興獎

文藝復興獎的設獎初衷乃​​​展示作品的先鋒性、專業認受度及社會影響力,重建創作​​新秩序。期望能​​成為華人社區一個推陳出新的標誌性獎項​。嘈雜時代,獨立創作正掀起浪潮。

「文藝復興獎2020」由專業評審團選出,獲獎名單如下:

2020年度致敬文藝復興人——陳冠中

陳冠中
陳冠中。

離開本土二十年,陳冠中筆耕不輟的小說與思想寫作,讓我們看到作為一種觀念、一個立場,而不僅是一座城市的香港,如何在華文世界寫下獨特聲音。

陳冠中的創作並不執著在任何一種身分、任何一片原鄉。在他的作品裡,城市視角抵禦着國家,平民視角消解了天下, 更以流動視角不斷衝撞創作與思考的邊界。我們相信,這樣的創作先鋒性正是香港精神的基石。

文藝復興音樂獎——《 kinakaian 母親的舌頭》

音樂人:ABAO 阿爆(阿仍仍)

《 kinakaian 母親的舌頭》專輯曲目

01 mainu sun 找路
02 pavalidan 還錢
03 uduli 跳一波
04 tjakudain 無奈 feat.李英宏
05 minetjus 嚇一跳 feat.Oberka
06 kalipang 不能亂愛
07 sa’icelen 加油吧
08 1-10 feat.Dizparity
09 Thank you
10 kinakaian 母親的舌
11 moms talking feat.Dark Paradise Records

《kinakaian 母親的舌頭》製作精良, 成功把排灣族富有土地氣息的歌謠與文化帶到主流舞台。音樂性上,成功結合原住民的傳統古調與當代的電子音樂,曲式兼顧流行的動聽與豐富聲響,獨樹一格;歌聲兼顧細節與力量,既能演唱,也能饒舌。歌手以排灣族語演唱都市原住民的內心徬徨,獲得社會共感迴響。舞曲〈嚇一跳〉、〈跳一波〉不僅成為少數能在台灣夜店、酒吧熱播的原住民語作品,福音篇章 〈 Thank You 〉亦成為部落教堂的愛用曲,族群跨度驚人。

文藝復興劇情片獎——《叔.叔》

導演:楊曜愷

《叔.叔》

導演:楊曜愷

導演以平淡的視覺語言圓熟地處理了一個禁忌的主題。老年同志是小眾之中的小眾,尤其在亞洲地區甚少被觸及。電影改編自社會調研而來的真實故事導演把同志題材日常化,沒有誇張造作的劇情,反而令電影更有影響力。 片中老年同志的情慾情節極難駕馭,但導演卻沉穩地拍出了動人之處。 能夠讓這個題材在香港現時的生態下實現出來,已經是了不起的成就。

文藝復興紀錄片獎——《迷航》

導演:李哲昕

《迷航》

導演:李哲昕

《迷航》細訴了身處漩渦的實相,紀錄了「歷史的先聲」。導演用心地呈現一個在追求民主過程中既敏感又複雜的議題:人性在困境中該作怎樣的選擇?要經年跟進拍攝及處理海量素材,製作難度甚高。導演發揮了與拍攝對象接近零距離的優勢,令受訪者的分享更難能可貴。影片難得描繪出常民視角下抗爭領袖與抗爭民眾的生活世界,緊張、緊湊卻不乏溫情與敬意。

文藝復興純文學獎——《光隱於塵》

作者:周漢輝

《光隱於塵》

作者:周漢輝

詩人周漢輝伸出長鏡頭,從城市街道屋邨,到信仰與生死;從個人的甘苦,到眾生的悲喜,無意做傳道人卻是見證者,謙抑而從容。比技法的圓熟更重要的是精神的統攝。情節張弛如光暗,每首詩作不論在畫面的調度、節奏,以至推進,仿如幕幕電影場景,盡見詩人功力。視角的疊變分合如細流,對人心的關顧也涓涓。水不僅是詩集裡重要的意象,更是精神向度。時間不是問題,在城的層壓處,追討人的尊嚴才是問題,不捲地叩問救贖的可能才是問題。

文藝復興非虛構寫作獎——《時光悠悠美麗島:我所經歷與珍藏的時代》

作者:唐香燕

《時光悠悠美麗島:我所經歷與珍藏的時代》

作者:唐香燕

台灣美麗島事件40 週年,這本回憶錄透過個人生活的經驗與記憶,生動描摹時代變遷及人物風采。作者繞開現實政治爭鬥,平平淡淡的寫一個一個時代的印記,一樁一樁難忘的小事,以及政治磨難下一位一位樸實的人物。行文雋永,筆力於細微處卻磅礴萬千,寫出政治漩渦之外的時代真實樣貌。尤其作為《漢聲》雜誌的編輯,作者記錄下威權時代文化所能承擔的責任,遠比想像的大。

【端 X 文藝復興傳播大獎】由公眾票選產生,獲獎的是:

《看見生命的火花:德國高齡社會紀行》

作者:陳伊敏

《看見生命的火花:德國高齡社會紀行》

作者:陳伊敏

這不僅是一本書,更在香港開創一場「迎老」文化的社會倡議。作者發掘不少值得華人社會借鑑的德國公民社會創意和思維,例如多代中心、同性戀長者養老社區等創新性概念,長者友善城市的待老之道等。通過德國長者面對「老」時的選擇與經驗,探索關於高齡的愛情、獨居、愛情、喪偶、性、文藝、身體等生命課題,具有人文關懷。飽含哲思的德國故事,無不透視出「老」是多元的,老後的生活依然擁有無限可能性; 而年輕人可以未老先「修」,嘗試用全新目光看待生命歷程。

【端 X 文藝復興傳播大獎】由公眾票選產生,投票通道由 6 月 5 日起開放給大眾表態支持心儀的作品。作家陳伊敏的非虛構寫作《看見生命的火花:德國高齡社會紀行》最終以超過五成的得票獲獎。 以下是【端 X 文藝復興傳播大獎】三甲的得票率(每人至多可投兩票):

  • 《看見生命的火花:德國高齡社會紀行》(陳伊敏)—— 53.2%
  • 《叔.叔》(楊曜愷)—— 17.3%
  • 《海浪裏的鹽——香港90後世代訪談故事》(導演:蔡寶賢)—— 10.2%

獎項將於下半年「文藝復興生活節」頒發, 屆時亦將展演及推介所有入圍作品,讓公眾透過先鋒 作品獲得啟發與想像。活動詳情將稍後公佈。敬請期待!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