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2019冠狀病毒疫情

瘧疾、水壩、愛滋與肺炎:譚德塞的「政治經紀人」之路

同時推動經濟發展和公共衞生議程的能力,讓譚德塞獲得了非洲聯盟的支持。他的這一政治特質,也左右了應對肺炎危機的手法。

2020年2月12日,世衛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舉行記者會。

2020年2月12日,世衛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舉行記者會。攝:Fabrice Coffrini/AFP via Getty Images

呼圖克

刊登於 2020-03-10

#全球疫情觀察#新冠肺炎

2020年1月28日,依據中國官方數據,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達6058人,死亡人數132人。彼時離病毒被武漢地方醫院上報的2019年12月27日已有一個月,武漢也已經封城五天。

世界衞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博士(Dr Tedros Adhanom)在這一天在北京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稱讚中國政府的疫情應對。兩天之後的1月30日,世衞組織宣布疫情為國際公共衞生緊急事件(PHEIC),但不建議封閉國界、中止貿易。此前此後,多個國家包括美、意、澳等停飛了來自中國的航班,無視WHO的這一建議。

之後,世衞組織派出專家組到北京、上海、以及疫情中心區武漢調研,於2月24日發布了報告,進一步肯定中國的應對方式。隨後,譚德塞於2月29日舉辦了另一場新聞發布會,補充強調稱在窗口期變窄、風險升高的情況下,各國需要採取「積極遏制手段」,但考慮到世界46個國家感染的絕對人數,將疫情宣布為世界範圍內的「大流行」仍「為時過早」。

譚德塞和WHO的這一系列反應,被指責為緩慢遲鈍,有曲意討好中國政府之嫌,他本人也陷入了公共危機漩渦。在公眾請願網站change.org上,已有超過40萬人簽名向聯合國呼籲譚德塞辭職,理由是WHO應該保持政治中立,不應該僅相信中國政府提供的數據,且不應該「出於任何政治因素,將台灣排除在外。」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