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深度2019冠狀病毒疫情

下一個全球大流行病,世界仍將猝不及防

世界對於大流行病的準備程度,不在於哪個國家或機構做得最好,而在於那些最脆弱的環節。

2020年2月18日,武漢方艙醫院的新冠病毒患者。

2020年2月18日,武漢方艙醫院的新冠病毒患者。攝:Costfoto/Barcroft Media via Getty Images

端傳媒記者 甯卉 發自布魯塞爾

刊登於 2020-02-19

#全球疫情觀察#新冠肺炎

人類將會面臨更多流行或大流行傳染病的威脅,這不是什麼新聞。

科學家們早有警告,新病原體的出現速度正在增加,但當他們開始分析驅動病原體出現的原因的時候,譬如「荒漠化、污染和氣候變化,以及人類與廣義環境的關係(特別是與其他家養或野生的脊椎動物),都為病原體在人群中傳播創造了機會」……大多人都不會因為聽到這樣分析而神經緊張。這是摘自2009年一個關於新興感染的研討會上的一段話——這個世界的生活方式,鮮少會因科學家在其專業領域的發言而主動去做出改變。

相比象牙塔裏的科學家,比爾·蓋茨的話或許受眾更廣。「當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們最擔心的災難是核戰。」在2015年的一個TED演講中,蓋茨發出類似的警告,「但今天,如果有任何會在接下來幾十年時間裏殺死超過1000萬人的東西的話,最可能的不是戰爭,而是傳染性很強的病毒。」

「不是導彈,而是微生物。」蓋茨篤定地說。

名人效應讓警告更為響亮,但這些言辭通常不會在普通人的生活中留下漣漪——病毒固然可怕,但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也許遠超自己生活範圍以外的專家們或官員們正在有效地準備應對對策呢?就交給他們吧?

於是,在某一天,一個新的病毒就出現了。每個人的身體都可以是病毒的宿主;未知懸在每個人的頭上,尚未被殃及的人,也不知能夠僥倖躲到何時。此時再回頭看到多年的預警,我們難免會發出也許為時已晚的疑問:既然傳染病的威脅一直都在,這個世界有誰在幫我們準備應對的方法嗎?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