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疫情擴大,中央政府發出指示
去年12月在武漢市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疫情繼續擴大。該市至少15名醫務人員已被確診感染,新增第四例死亡病例。
全國多地也陸續通報確診病例:繼北京大興區出現兩例後,上海通報出現首例,廣東新增13例。
國家主席習近平、總理李克強昨日發出指示,要求遏制疫情、全力救治。
武漢市出現第四例死亡病例
今日凌晨4點18分,武漢市衞健委通報了該市19日全天的疫情情況,指該市出現第四例死亡病例。
死者為89歲男性。他於1月13日發病,18日因嚴重呼吸困難入院,19日23:39搶救無效死亡。患者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頻發室性早搏等基礎疾病。
截止19日24時,武漢全市累計報告病例為198例,治癒出院25例;仍在院治療169例,其中重症35例、危重症9例。
武漢市證實15名醫務人員感染
今日凌晨1點45分,武漢市衞健委發微博通報,該市已有15名醫護人員被確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另有1名為疑似病例。這16例患者均已被隔離治療,其中一人危重,其餘病情穩定。
通報沒有說明這些醫務人員中最早出現疑似病例及確診的具體日期。
截止1月16日,武漢市衞健委發布消息指「現有調查結果表明,尚未發現明確的人傳人證據,不能排除有限人傳人的可能,但持續人傳人的風險較低」。
鐘南山:證實人傳人,有醫護人員感染
在武漢市衞健委證實有醫務人員感染之前,國家衞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鐘南山院士已向媒體透露:有14名醫務人員感染。
鐘南山院士在2003年 SARS 爆發期間曾否定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病情歸因,為及時制定救治方案提供了決策論據,後贏得「抗擊 SARS 第一功臣」美譽。
昨日下午,鐘南山與國家衞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高福、李蘭娟、袁國勇、曾光等人出席記者會,提問媒體包括中央電視台、新華社、光明日報等。
鐘南山表示,從疫情發展情況看,證實了有人傳人的傳染,也證實了有醫務人員的感染。
多名專家也表示,目前尚不確定病毒源頭,懷疑為野生動物;預計春運將造成病例數量進一步攀升;建議民眾減少前往武漢,鼓勵帶口罩防治傳播,呼籲各交通口岸加強檢測。
不過據財新網報導,武漢每天有76趟列車開往廣州南站,記者20日晚在廣州南站出站口並沒有看到體温檢查站,下車旅客中只有少數人帶口罩。
Now 新聞台20日報導也稱,在19日首次確診病例的北京市大興區,區內人民醫院未見加強防疫措施,居民也對疫情了解不多,市衞健委稱正展開防治工作。
上海公布首例,廣東新增13例
繼北京、深圳市19日公布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病例後,上海市昨日也公布了首例確診病例。
該名患者為56歲女性。她於1月12日自武漢來到上海,因出現發熱、乏力等症狀,15日在上海市就診後被收治入院隔離治療,其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患者目前體温正常,生命體徵平穩。
珠海市昨日也公布確診三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病例。三名患者為一家三口,分別是78歲的父親、76歲的母親和49歲的女兒。這對父母1月11日從武漢乘坐高鐵前往珠海市女兒住所。三人目前情況穩定。
此外,昨日深圳市新增確診病例八例,湛江和惠州各確診一例,廣東省共新增13例病例。
傳財新網等多名記者報導北京朝陽醫院內傷醫事件,卻遭警方扣押
北京市朝陽醫院20日下午2點多發生持刀襲擊醫務人員事件。據警方下午5點多通報,襲擊者為36歲男子崔某,他在門診樓內持菜刀傷人,造成三名醫護人員和一名患者受傷。嫌犯已被刑事拘留。
財新網報導指,一名陶姓醫生傷情最重,頭部多處受傷,手掌肌腱及關鍵神經也受傷嚴重。陶醫生的助手和另一名醫生在與行兇者對峙時受傷,一名患者被誤傷。
昨晚,財新傳媒創辦人、總編輯胡舒立在微信朋友圈透露,上述財新網報導的一名實習生作者一度被「抓了」,由副總編輯任波「領了回來」。
胡舒立稱,該名實習生「怕給財新惹麻煩,沒說是財新,被扣住不放」,回來時「小姑娘路上嚎啕大哭,好讓人心疼」。
胡舒立向該名實習生表達感謝:「不怕,就是財新派的!謝謝你!知情權啊!」
另一名疑似《中國經營報》路姓記者留言稱自己「也給扣裏了」,且當時見到了這名財新實習生。路姓記者描述:「警察說,這個最後也不能放走,還要沒收她的電腦,她抓住怎麼都不給,警察還要沒收她的書包,她也死抓住不給,警察最後也沒轍了。實習生真不容易。」
此外,網上流傳截圖顯示,還有疑似媒體從業者稱當天有20多名同行被扣;又有人透露,醫院保衞處聲稱統一接受採訪,記者進去發現全是警察,「去了就出不來了」。該消息尚未得到證實。
截止發稿前,朝陽醫院及當地警方均未就有記者被扣押事件作出解釋。
普京向杜馬提交憲法修正案草案
俄羅斯總統普京週一已向國家杜馬(議會下院)提交憲法修正案草案。該修正案被普遍認為,普京試圖在2024年其當前總統任期結束後繼續掌權。杜馬將於週四對修正案進行一讀。
反對派、人民自由黨(PARNAS)領導人伊利亞·雅辛(Ilya Yashin)呼籲2月29日在莫斯科舉行大規模抗議活動。
上週三普京曾在杜馬發表國情諮文演講,提出一系列修憲措施,並表示這一重大事項將交由國民投票表決。目前尚不清楚投票將如何進行。當天總理梅德韋傑夫隨即宣布帶領政府總辭,以方便普京採取一切必要措施。
普京在修憲措施中提出,擬加強議會在政府組建過程中的作用,將當前俄羅斯總理人選由總統提出、經杜馬表決通過,改為由杜馬選出總理、總統必須任命。目前俄羅斯議會兩院均由親普京力量把控。
俄羅斯反對派領袖阿列克謝·納瓦利內(Alexei Navalny)批評普京提出的修憲措施及公投表決是「騙人的鬼話」,目的是要成為「終身的唯一領導人」。
伊朗威脅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伊朗外長扎里夫(Ivan Zadrif)週一警告歐洲國家,如果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那麼伊朗將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NPT)。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是1968年由英國、美國、蘇聯等59個國家共同簽署的一項國際條約。目前該條約簽署國家和地區已達190個。
俄羅斯副外長里亞布科夫(Sergei Ryabkov)隨後回應,呼籲伊朗不要做出這項草率舉動,並強調伊朗知道俄方立場,俄方始終認為該條約對維護世界安全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此前1月14日,伊朗核協議三個締約國——法國、德國和英國外長在巴黎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啟動「爭端機制」處理伊朗核協議問題。
該機制來自伊朗核協議第36條規定,相關方可將爭議問題提交聯合委員會,委員會有至少15天時間解決爭議;若申訴方對結果不滿,還可以提交聯合國安理會,由安理會投票表決在協議下重新實施制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