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走上國際法庭的昂山素姬,與她如履薄冰的政經愁局

經濟不及預期,和平進程遙遙無期,軍方權力仍然難以撼動——從民主典範「黑化」和「墮落」的昂山素姬,似乎也沒有別的選擇。

2019年12月10日,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準備出席荷蘭海牙國際法院對於羅興亞事件舉行的聽證會,仰光支持者作出歡送。

2019年12月10日,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準備出席荷蘭海牙國際法院對於羅興亞事件舉行的聽證會,仰光支持者作出歡送。攝:Sai Aung Main / AFP

劉忠恩

刊登於 2019-12-22

#緬甸轉型#緬甸

12月14日,在緬甸首都內比都(奈比多),揮舞著國旗的上千群眾迎接他們的英雄——被國外媒體及非政府組織強烈撻伐的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姬(翁山蘇姬)回國。這個月的緬甸,因為羅興亞事件在國際法院舉行的聽證會,激起了一波民族主義高潮。

11月底,甘比亞代表伊斯蘭合作組織中其餘 57 國,向在荷蘭海牙的國際法院控訴緬甸違反「反種族滅絕公約」,希望法庭能夠頒布一些臨時措施,阻止緬甸若開邦羅興亞人的慘劇繼續發生。在庭上,昂山素姬義正嚴辭的為曾經囚禁她的軍方辯護,否認種族屠殺的發生,並指責甘比亞的陳述「不完全且令人誤導」,沒有真正全盤了解若開邦各種的歷史糾葛。

對國際社會輿論而言,羅興亞危機可能為昂山素姬四年來的執政蓋棺論定。2015年,昂山素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民盟)在選舉中大勝,緬甸成為一個充滿希望的新興民主國家。然而,2017年路透社一篇報導揭露緬甸軍方如何處決10名羅興亞人難民,國際社會逐漸聚焦於緬甸政府對羅興亞人的迫害。從此,緬甸從一個一眾吹捧的民主典範淪為一個負面教材,國際媒體爭相以「民主自由鬥士的殞落」來報導昂山素姬。

面對國際上排山倒海的壓力,以及來自新聞媒體、國際組織及非政府組織的指控,緬甸絕大部分的國民選擇舉起布條,告訴全世界「我們與昂山素姬站在一起」,12月的仰光更是隨處可見支持昂山素姬「捍衛國家」的大型告示牌。舉國上下擁戴昂山素姬的呼聲,彷彿回到四年前她引領民盟大勝之時。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