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田禾:如何科學地反駁諾獎得主沃森的「種族決定智商論」

種族思維的死穴,不是「政治不正確」,而是「道德不正確」和「事實不正確」。

諾貝爾獎生理及醫學獎得主詹姆斯·沃森 James Dewey Watson。

諾貝爾獎生理及醫學獎得主詹姆斯·沃森 James Dewey Watson。攝:Graham Barclay/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19-03-11

#田禾#評論

2019年1月, 諾貝爾獎生理及醫學獎得主詹姆斯·沃森(James Dewey Watson)因為美國公共電視網(PBS)的《美國大師》紀錄片重新回到公共視野。在紀錄片中,沃森表示:「智力水平上,黑人和白人的平均值的確有所不同,而我認為這個不同正是基因導致的。」沃森所在的冷泉港實驗室1月發表聲明,稱明確反對沃森的言論,指毫無科學依據、不計後果的言論應當受到譴責,並且不代表冷泉港實驗室、實驗室董事會、教員、學生的觀點;同時,實驗室決定收回沃森的所有榮譽頭銜

這並不是沃森第一次表達類似觀點。早在2007年,沃森在英國接受採訪時就曾宣稱非洲人智力不如白人,當時激起了強烈的公眾反彈,直接導致沃森被迫從冷泉港實驗室的領導層職務退休;而沃森也發表過不恰當的性別歧視言論,例如「基因改造可以讓女性變得更漂亮」等。十餘年後,沃森依舊「頑固不化」。

有人將沃森受到學術界普遍的抨擊,與當年伽利略被羅馬教廷強迫放棄日心說相提並論,指責「政治正確」壓倒「科學探索」。很遺憾,這種觀點屬於邏輯謬誤中的「虛假等同」,伽利略主張日心說是建立在經驗實證工作之上的。如果伽利略支持日心說是他拍腦袋想出來的,那麼我們只能說教廷限制言論,但不能說教廷限制科學。

然而更重要的問題在於,對沒有受過學術訓練的大眾而言,一個諾貝爾獎得主的言論,無論與其專業領域是否相關、有無文獻證據支持,很可能都自帶「科學」的光環。如果沃森只是一名籍籍無名的退休教授,幾次失言並不會在整個科學界激起如此浩大的反對聲浪,然而沃森是20世紀生物學的標誌性人物之一,學界如果對沃森的言論保持沉默,在大眾眼中無異於為其背書。如果一種觀點不是由數據和邏輯支持的,即使出自沃森這樣的諾貝爾獎得主之口,也不能被視為「科學觀點」。本文將全面剖析沃森言論的不恰當之處,甚至要指出,「種族與智力之關係」甚至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科學問題。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