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深度

在基因編輯寶寶出生之後,他迴避了科學倫理的大部分問題

這是一場「風險遠大於收益」的人類基因實驗。但問題是,他為什麼還要跨越紅線?

中國南方科技大學科學家賀建奎。

中國南方科技大學科學家賀建奎。攝:Mark Schiefelbein/AP

端傳媒記者 李由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8-12-01

2018年11月28日,在全球科學界的關注下,中國南方科技大學生物學副教授賀建奎出現在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的香港會場。兩天前,他因基因編輯嬰兒一事,引起輿論的一片嘩然。

「一對基因經過修改的雙胞胎嬰兒已於11月健康誕生,基因編輯使她們將來可能具有天然抵抗愛滋病的能力。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早先曝光的視頻中,賀建奎如是宣布。

賀建奎和其團隊使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修改了受精卵的基因,令一個名為CCR5的基因失去作用,這個基因是HIV病毒入侵肌體細胞的主要輔助受體之一。這一技術並非賀的首創,而在2012年就已問世,並由世界各地的科學家應用於醫學、動植物育種等領域的研究。但因涉及倫理問題,針對人類的基因編輯幾乎是行業禁區,數名曾嘗試類似實驗的研究者,都在胚胎發育的極早期就中止。

法律亦有嚴格約束。根據2003年中國科技部頒布的《人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對人體胚胎實施基因編輯的培養期不得超過14天。而賀建奎不僅在人體上做了不被允許的基因增強臨床試驗,還將胚胎完全發育直到誕生,因此被視作大步躍過了科學倫理和法律的底線。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